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鱼钓

发布时间:2025年8月8日  更新时间:2025年8月8日
作者:郑武文  文章ID:90437  浏览:

【原文】
    鱼钓
    郑武文
    王铮担任住建局长的时候,已经有两任局长从这个职位上落马了。王铮已经58岁了,再干两年,就安全到站,光荣退休。王铮每天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他定下规矩:无论是谁,都不能到他家里谈公事。双休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熟人骚扰,带一个只有老婆知道号码的手机,自己开车到几十里外的水库去钓鱼。
    水库里钓鱼的人不少,都互不相识。王铮钓得安然自在。水库很大,库底自然卧了不少大鱼。有一天王铮运气特好,竟然钓到了一条足有几十斤的大鱼,王铮一抬没抬起鱼竿来,又抬还不行,只好带着鱼竿沿岸溜鱼,三溜两溜,脚下一绊,竞被鱼拖进了浅水里。王铮赶紧爬起来,旁边一个钓鱼的老头也过来帮忙。王铮解嘲地说:“呵呵,我钓鱼竟然被鱼钓了。”初春的天气,风还刺骨。老头忙说:“我家就在附近,先到我家换身衣服吧。”王铮开始还推托,禁不住老头一个劲劝说。又一想,不过是一个农家老头,又实在冷,就去了。
    老头就住在旁边的村子里。老头先拿出自己的衣服给王铮换上,又吩咐老伴把湿衣服烤上。然后拿出一瓶酒,二人推杯换盏,相谈甚欢。当然王铮没说他是干啥的,老头也不问。
    又一个周末,王铮钓够了鱼,就直接去了老头家。不能白吃人家的不是?王铮带了现成的食品和酒。老头也不推辞,又拉起了家常。
    一来二往,二人就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喝酒正欢,老头拿出一幅画,说是祖上留下的,让王铮鉴定一下。王铮一看,是一幅《秋钓图》,画着一个老头在湖边钓鱼,岸上菊黄竹疏,秋风瑟瑟。立意很好,画工也好。只是落款不甚明确。王铮对画本无研究,只是看着顺眼,就连声说:“好,好……”老头说:“一张破画子,这么旧了,咱庄户人没用,送给你当个玩意吧。”王铮说:“那不行,说不定挺值钱呢,你先去鉴定一下。”老头说:“鉴定啥,以前就在屋里挂着的,脏成这样了。”王铮一看,不好再推辞,就收下了。
    回去以后很喜欢,经常拿出来看,后来就直接挂办公室了。
    后来一段时间,市里要建一个国际会展中心,王铮忙得没时间去钓鱼了。投标那天,办公室进来一个四十来岁中年人。进来就打招呼:“王叔,你好,我是赵强,还认识我吗?”王铮一怔,看着有点面熟,没想起来。赵强一指王铮后面的画,说:“我住在水库边,您跟我爸是好朋友。”王铮的心里就有些不快,说:“你也来投标吗?”赵强说:“是啊,我也干工程。”王铮说:“那下午投标吧,同等条件下我帮你。”赵强说:“谢谢叔,中午一块出去吃饭吧?”王铮说:“那不行,我们有纪律。”赵强就没说什么,出去了。
    下午投标,赵强中标。王铮也和三个副局长开了碰头会,三个副局意见难得统一,一致拍板让赵强干。王铮总感觉有点不对劲,可也没说什么。
    过了一段时间,还真出事了。赵强潜逃,三个副局长被双规,王铮党内记过一次。
    在反贪局,副局长们感到很冤枉,说:“王铮拿了一个郑板桥的《秋钓图》,价值数百万,为何只记了个过?”
    反贪局长拿出一幅画,说:“你们说的是这幅吗?王铮拿画以后,做了鉴定。发现是真画,就到反贪局备了案。如果没事,那是正常赠与,退休后还给人家;如果相求,此是贿赂,就交到局里。因为他太喜欢那幅画了,就又求人临摹一幅挂在办公室里……”
    此时的王铮正坐在他的老板桌后面,副局们的落马让他脊背一阵阵发凉。
    到周末,王铮又去钓鱼,秋风起了,落叶萧萧,到处一片凄肃景象。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
    鱼漂动了,提上来却没鱼,只是鱼食没了。如此几次,令王铮气恼不已。
    想一想又笑了,不是吗,人在钓鱼的时候,鱼也在钓人。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铮因贪钓大鱼而被鱼拉下水的故事情节,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引出“老头”。而这“老头”,正是一条伺机钓王铮下水的“大鱼”。情节设计巧妙自然,颇具匠心。
    B.这篇小说不仅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而且还灵活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来正面塑造主人公王铮的形象,使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性格鲜明。
    C.王铮因喜欢钓鱼而收了《秋钓图》,又因怕出事而上交给反贪局,还叫人临摹了一幅挂于办公室内,却让几位副局长误会并受贿落马。这说明他廉洁奉公,深谙做官防“钓”之道。
    D.文末写“他感觉自己很像《秋钓图》里的老叟”,一是因为当时秋风阵阵,落叶萧萧,一叟一竿,独钓寒池,暗合《秋钓图》的意境;二是因为差点落马的他感受到了画中钓叟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不易与孤独,揭示了主旨。
    5.王铮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6.本篇小说以“鱼钓”为题,你认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4.C(强加因果,由前面的理由不能得出王铮“廉洁奉公”。)
    5.①头脑清醒,谨小慎微,警惕性高:他借钓鱼来躲清静,手机号只让老婆知道,自己开车去水库,不私自与开发商赵强吃饭,收了《秋钓图》交给反贪局,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因贪“大鱼”却被“鱼”钓等。
    ②为人低调:他不向老头透漏自己的身份,不以官位骄人等。
    ③有人情味:受了老头的好处,一定要“还礼”;他答应在同等条件下帮老头儿子的忙等。
    ④有一定的原则性:老头送他《秋钓图》,他先问价值,再酌情收下,说明他也珍惜这份友情,但又不想违背组织原则,他拒绝赵强的吃请,上交《秋钓图》等。
    ⑤想洁身白好却又不能免俗:他身在官场,却向往渔翁的远离是非,逍遥自在的生活。这说明他洁身白好。但他还是拿了《秋钓图》,只因害怕党纪国法才交到反贪局。这说明他不能免俗。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
    6.以“鱼钓”为题好处如下:
    ①“鱼钓”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本文以“鱼钓”为暗线,即以不法商人赵强用一幅《秋钓图》来钓王铮局长下水的过程为线索。一线串珠,结构紧凑。
    ②以“鱼钓”为题,可以概括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本文开头写了王铮因钓大鱼而被鱼钓的情节,中间写开发商赵强如何钓王铮下水的过程,结尾写了王铮感受到鱼在钓人的心理活动描写,以“鱼钓”为题,可以概括整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③以“鱼钓”为题,能更好地塑造主人公形象。王铮在钓鱼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鱼”给钓了,这就塑造了他头脑冷静,自我克制,警惕性高的性格特点。
    ④以“鱼钓”为题,更有利于揭示主旨。平常只听说“人钓鱼”,可作者偏以“鱼钓”为题,意在警示有些“大鱼”会投其所好,时刻试探着把干部拉下水。干部要时刻保持警惕,廉洁白律,警钟长鸣,有力地揭示了主旨。
    ⑤以“鱼钓”为题,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答对一点2分,答对二点4分,答对三点6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 下一篇: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少举《三传》,后为酆州摄官。雍熙中
  • 【推荐文章】

  • 夜雨

    【原文】 夜雨 黄景仁【注】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

  • 郑谷《竹》 郑燮《题画》

    【原文】 竹 【唐】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

  •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原文】 满江红 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① 刘克庄 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烦问讯、...

  • 惊蛰二月节

    【原文】 惊蛰二月节 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

  • 贺新郎

    【原文】 贺新郎 宋 刘过 弹铗西来路①。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

  •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

    【原文】 苏秀道中①,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宋)曾几 ...

  • 【最新文章】

  • 上官正,字常清,开封人。少举《三传》,后为
  • 鱼钓
  • 普通话,规范着才是美丽的
  • 材料一: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 契约
  • 夜雨
  • 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
  • 互联网的下半场规则由谁来定
  • 郑谷《竹》 郑燮《题画》
  •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
  •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
  • 历史是否有逻辑
  • 2020年庚子鼠年,十二生肖中为什么会有“鼠”
  • 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 完颜陈和尚,丰州人,系出萧王诸孙。贞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