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
作者:未知 文章ID:90474 浏览:
【原文】
教育中的仪式自古就有,如开学礼、成人礼、拜师仪式等。仪式中包含着某种承诺,意在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儿童”是孩子的特殊身份,但这个身份很容易就让社会低估。心理学研究证明,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被社会接纳、认同。【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人常用“小孩”这个词称呼儿童,当孩子对团体中的某件事情【 】的时候,成人总是会说“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会做……”,结果孩子感受不到足够的尊重、足够的认同,往往变得【 】。对于成人,孩子可能慢慢表现得【 】,但却慢慢丧失了想象力。( ),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对儿童身份价值的重塑,一方面展现出社会对儿童的接纳、认同;另一方面也在暗示孩子,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从现在开始努力。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脉相承 蠢蠢欲动 灰心丧气 惟命是从
B.薪火相传 蠢蠢欲动 心灰意冷 言听计从
C.一脉相承 跃跃欲试 心灰意冷 惟命是从
D.薪火相传 跃跃欲试 灰心丧气 言听计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唯有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B.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C.儿童只有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D.要想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就必须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19.下列补写到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场特殊的仪式
B.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重塑孩子的身份价值
C.孩子身份价值的重塑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式感
D.一场特殊的仪式可以满足孩子身份价值重塑的需要
【参考答案】
17.(3分)D
【解析】①薪火相传:比喻学问和技艺等代代相传。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常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一脉相承”一般强调两者之间的继承关系,“薪火相传”则强调“相传”。根据语意,“将一些美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传下去,填“薪火相传”更合适。②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蠢蠢欲动: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含贬义。根据语境此处没有贬低意思,填“跃跃欲试”更合适。③灰心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心灰意冷:指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失望至极,失去了进取之心。相比较而言,“心灰意冷”程度重。此处填写“灰心丧气”更合适。④唯命是从:有命令就服从,强调不敢有半点违抗。言听计从:指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语境中,子女对父母表示出绝对的信任。选用“言听计从”更合适。故选D。
18.(3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仔细分析划线句子,指出句子中存在的语病,再分析选项,逐一排除,确定答案。仔细阅读划线句子“儿童的身份价值得到重视才会发展其主体意识,去大胆、主动地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可发现句子存在主语不明确和搭配不当的现象。从所在的语境表意来看,“儿童”应为主语,“实现……兴趣爱好”搭配不当,可改为“追求……兴趣爱好”。故选C。
19.(3分)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从原文来看,括号之前与括号之后,主要谈论的都是“儿童的身份价值与认同”,故而可排除BD两项,C项“一些特殊的仪式感”与后文“而‘儿童节’恰好是对儿童身份肯定的良好契机”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不够顺畅,排除C项。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