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材料一: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

发布时间:2025年9月4日  更新时间:2025年9月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90880  浏览:

【原文】
    材料一:
    “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的是2014年电影《星际穿越》中卡冈都亚的样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说。
    卡冈都亚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家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如今,一个名为“视界面望远镜”(EHT)的国际合作项目决定给黑洞拍张照。来自全球30多个研究所的100多名科学家,利用分布于全球不同地区的8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口径尺寸相当于地球直径的虚拟望远镜,来观测黑洞的视界面。经过历时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首张黑洞图像终于在北京时间4月10日晚9点公布:人类首次利用一个口径如地球大
    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在近邻巨椭圆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获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这个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与电影中的神秘天体终于露出真容了。
    (捕编自《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出炉》,《中国新闻周刊》2019年4月11日)
    材料二:
    首张黑洞照片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吸引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P图大赛。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袁强11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照片发布,激发了民众用多种方式来参与互动的热情,也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启友:如何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首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是多国科学家通过位于世界多地的8个天文望远镜“拍摄”到的,可以说黑洞照的拍摄、冲洗等所有环节都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结果。袁强认为,未来包括天文在内的科学研究很可能越来越呈现大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而在民众的互动狂欢背后,也有一些专业的媒体与机构注意到全球8个天文望远镜观测黑洞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使用了另一“神器”——超级计算机:据报道,负责“冲洗”照片的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将来自8个望远镜的每对可能的数据排成一行。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每台望远镜上安装的高精度原子钟会为输入数椐加上时间戳,让分析人员能够在事后对数据流进行匹配。(摘编自环球网《黑洞首照引发“全民狂欢”的背后》,2019年4月12日)
    材料三: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日报道,英国埃默里大学黑洞研究专家艾琳·邦宁说,黑洞的故事远没有结束,狂欢之后,我们应该明白,有几个与黑洞有关的重要问题仍悬而未决。
    黑洞巨大的热、快物质喷流如何产生?邦宁说,要想弄清楚这些细节,需要将覆盖相当小范围的事件视界望远镜观测结果与更大的相对论性喷射图像结合在一起考虑。随着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问世,我们可能会获得不少答案。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如何统一?那万有引力和量子理论彼此之间就真的“水火不容”吗?物理学家们可不这么想,他们希望未来有一天,创建出一个大一统理论,将这两者囊括其中,而这个未问世的大一统理论可能涉及某种量子引力。但邦宁对此持不同意见。她解释说,新图像没有提供可能缩小两个领域之间差距的新物理学。但她同时表示,人们希望从新图像中获得答案这一想法舍情合理,因为黑洞阴影的边缘将引力带入微小的量子空间。
    霍金的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正确吗?斯蒂芬·霍金对物理学的最大贡献是“霍金辐射”理论。邦宁说,事件视界望远镜没有证实或否认这一理论。邦宁认为,人类最终有可能会弄清楚如何制造或找到一个这样的黑洞并且检测到其辐射,从而验证霍金理论的正确性。
    (摘编自《狂欢之后的深思——首张黑洞图像没有回答的三大问题》,《科技日报》2019年4月12日)

【问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球100多名科学家,利用一个如地球大小口径的虚拟射电望远镜,经过历时两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与验证,成功捕获了首张黑洞图像。
    B.首张黑洞照片的发布使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对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热情,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C.美德两家科研机构用各自的超级计算机,通过比较,在数学上消除噪音,挑出黑洞的信号,并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冲洗”出了照片。
    D.霍金对物理学的最大贡献是“霍金辐射”理论,尽管事件视界望远镜没有证实或否认这一理论,但人类终究有可能验证霍金理论的正确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电影《星际穿越》中的卡冈都亚本是基普·索恩在科学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一个黑洞,如今终于露出真容,这说明科学从来都不仅仅止步于想象。
    B.首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是多国科学家联合“拍摄”到的,是全球大合作的一个产物,事实证明未来的科学研究很可能呈现大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C.随着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问世,如果把它与更大的相对论性喷射图像一起研究,黑洞巨大的热、快物质喷流的产生问题将迎刃丽解。
    D.尽管新图像没有提供可能缩小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个领域之间差距的大一统理论,但人们希望从新图像中获得这种理论的想法合乎情理。
    9、首张黑洞图像问世的科学意义何在?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
    7、B
    【解析】根据材料二第1段“首张黑洞照片不仅让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也吸引国内网友展开热烈无比的全民P图大赛”可知,“产生巨大的热情”的主体是“国内网民”,而非“全球天文学界和爱好者们”,且“将非常高冷的科学成果以更加亲民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是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的“启发”,并非已然的事实,而选项在表述时用了完成时态“感受到了”。
    8、C
    【解析】据材料三第2段“随着位于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图像问世,我们可能会获得不少答案”可判断:“黑洞巨大的热、快物质喷流的产生问题将迎刃而解”的说法过于武断。
    9、①科学不是科幻,更要实践探索;②科学不能仅凭单打独斗,还需要国际合作;③科学研究不能“赤手李拳”,最需要研究“神器”;④科学不能止步,更需要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关于首张黑洞照片,二则材料都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报道,也引起受众对其科学意义的思考。从“材料一”中可以提取观点①②;从“材料二”可以提取观点③;从“材料三”中可以提取观点④。
    【阅读导引】这篇实用类文本的三则材料都是围绕“首张黑洞照片”的话题展开。材科一报道的重点是:以前人们对黑洞的想象来自电影,如今给黑洞成功拍照,神秘的天体终于露出真客。材料二报道的重点是:首张黑洞照片引发现象级关注热潮,给科普工作者带来启发,也让受众关注热潮背后的事件。材料三报道的重点是:首张黑洞照片没有回答的三大问题,引发受众在狂欢之后深思。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起源于基督教会,早期的编年史家大多是生
  • 下一篇:王檝,字巨川,凤翔虢县人。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
  • 【推荐文章】

  •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原文】 柳州城①西北隅种柑树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追城隅。 方同楚客怜...

  • 寄逸人高浸士

    【原文】 寄逸人高浸士 林鸿 独倚城南百丈阑,粤乡秋思浩漫漫。 平台树色催残照,近...

  • 村行

    【原文】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

  • 村行

    【原文】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

  •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原文】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①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②。 应须绿酒...

  • 途中见杏花

    【原文】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

  • 【最新文章】

  • 王檝,字巨川,凤翔虢县人。檝性倜傥,弱冠举
  • 材料一:研究黑洞十多年,最接近我对黑洞想象
  • 西方中世纪的编年体史书起源于基督教会,早期
  •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
  • 幸福近在咫尺
  • 材料一:韧性城市是目前国际社会在防灾减灾领
  • 在这个庞大的都市里,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树。因
  • 寄逸人高浸士
  • 绣花
  • 书法是一种展现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
  • 村行
  • (王)举正字伯仲,幼嗜学,厚重寡言。以父荫
  • 一份久远的歉疚
  • 材料一:x-j-p同志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