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消失的舌头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4日  更新时间:2025年9月24日
作者:徐永辉  文章ID:91195  浏览:

【原文】
    消失的舌头
    徐永辉
    二丙的舌头没有了。
    那天,邻居三婶迎头遇到二丙,招呼他。二丙的嘴张张合合,却没看到他的舌头,也听不到他说的话。三婶一惊,忙问:“二丙,你咋回事,舌头没有了?”她不肯相信,走到近前往二丙嘴里一看,只有牙齿。
    我们晓庄是远近闻名的雄辩村。大人、孩子,走路、干活,甚至吃饭睡觉的时候,嘴巴都不闲着:
    “那是谁家的羊,咋不拴起来?”
    “为啥说是羊,叫它狗不一样吗?”
    “羊就是羊,怎么能叫狗呢?”
    “它叫啥,不过是老辈子传下来的,如果当初叫它猪,你现在还说是羊吗?”
    据村志记载,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由于世世代代训练,我们的舌头变异了,厚、长,又特别灵活,伸出来,可以轻而易举到达额头。用它洗脸,画画,写字的,不乏其人。据说,以前有个人,舌头比象鼻子还长,不仅能擀面、纺车,还能把棍棒舞得虎虎生风。为了炫耀,我们都把舌头耷拉在下巴底下。
    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三年举办一次,年满十八周岁的男子必须参加。先以家庭为单位选出优胜者参加家族辩论,再选出家族中的第一名参加决赛。一方把另一方驳得哑口无言,算胜出。
    凡是在辩论上不发言,或撒谎骗人者,舌头会自动消失。凡是没有独立见解,跟着别人学舌的,舌头会失去一半。
    二丙是几十年来唯一受到惩罚的人。他是孤儿,老实,木讷。平时,你问一句,他哼一声。只要不问,一年半载也难开金口。在家族辩论会上,也有人试着引导他,徒劳。
    半晌午,我们几个蹲在路口上议论二丙的时候,三婶走走停停,东张西望地过来了,还没到近前就问:“谁看见一只公鸡了吗?”她边说边比画,“这么大,毛通红,闺女给拿的,没舍得吃,你看,一转眼不见了。”
    我们都安慰她:“不能少,不定跑哪旮旯里去了,再仔细找找。”
    我们村古风犹存,好多年没少过东西了。
    被三婶一搅合,我才想起来是去找乌木的。乌木家大门洞开,我站在院子里大喊:“有人吗,有人吗?”
    没有回应。突然,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响动。我走过去,一把推开紧闭的门,咯噔愣住了。乌木也愣了。他手里抱着一只没褪完毛的红公鸡。晚上,乌木请我喝酒,炖的公鸡肉。三杯酒下肚,乌木说:“咱打开窗户说亮话,等一会儿我把鸡毛埋在二丙家门前,明天你就说是他吃的。”
    “这……”
    “这什么这,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他反正不会说话。”
    “这不是欺负人嘛?”
    乌木脸一寒,酒杯一顿:“事不大,你看着办吧。”
    我为难死了。乌木是出名的小诸葛,坏点子一眨巴眼一个,得罪他,我这辈子别想安生了。又怪法律太仁慈,如果抓住小偷就砍头,老子怕他作甚。又后悔的要命,干嘛去那么巧啊?
    天刚一亮,我就带着三婶扒出了赃物,还说的有鼻子带眼:“昨天傍晚我路过二丙家的时候,听到砰砰地剁骨头声,偷偷伸头一看,案子下的鸡毛还没掩埋呢。”
    大家都深信不疑。
    乌木先骂开了:“二丙,看你狗日的平时老实巴交,原来是装的。”
    在我们这儿,偷盗是被认为最无能、最无耻的事情,全村男女老少都要往他身上吐口水,任何人都不再搭理他。
    二丙张着大嘴,扑腾扑腾直踩脚,又啪啪地拍自己的大腿、屁股,眼泪像屋檐下的雨水,连成两条线。
    三婶不忍,说:“算了算了,一只鸡,谁吃不一样?”
    其他人也软了心肠,反过来安慰二丙:“你也是个苦人,一年到头不见荤腥,一时嘴馋也正常,算了算了。”
    二丙喘着粗气,泪珠依然滚滚不止。渐渐地。清亮的泪水变成了红色——他在流血。我的目光像受惊的苍蝇,仓皇地乱飞,两只手互相搓来搓去,嘴张开几次,又合上了。
    当鲜血浸透胸前衣服的时候,二丙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了。我终于受不了了,大声说:“鸡是乌木偷吃的,他逼我赖二丙。”我正要把昨天的事情详细说出来,忽然感觉发不出声音了,嘴里也空空荡荡。
    一个孩子指着我大叫起来:“舌头,他的舌头没有了。”
    我的头一蒙。我不死心,拼命张嘴,依然发不出丝毫声音。我掐自己的肉,撕扯自己的头发,如果,如……果。
    没有如果。
    (选自《芒种》2016年第九期,有删改)

【问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构思奇特,“舌头”是小说线索,纵向上追溯晓庄的雄辩传统,横向上与人物命运紧密相关,使文章内容浑然一体,结构完整。
    B.小说通过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揭示出复杂人性,村民们开始对二丙“偷鸡”义愤填膺,后又予以原谅安慰,这份善意让蒙冤的二丙感动释怀。
    C.在小说结尾孩子喊出“他的舌头没有了”,既与前文“二丙的舌头没有了”相照应,又属情节陡转,让读者在意外惊悚中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
    D.小说语言犀利,像“为了激励后代,先人们还自发组织了辩论会”就语带嘲讽,而最后的“没有如果”短促有力,明显含有对“我”无德之行的否定。
    8.小说为什么花较多笔墨写晓庄的雄辩传统和风气?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荒诞文学往往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变形来反映生活真实,请从“荒诞”与“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7.B
    【三婶和村民的宽容大度并没有使二丙释怀,反而使他因“定罪”而依然大哭,从泪水变成血水可以看出。】
    8.通过写村民对“雄辩”的执迷,引发人们对言语力量的思考,为人物活动提供社会背景;交代了二丙舌头消失的原因;为下文“我”撒谎诬陷二丙导致舌头消失埋下伏笔;丰富文章内容,增加小说的趣味性。(每点2分,共6分)
    9.小说内容夸张、情节荒诞。如晓庄人舌头功能被刻意放大变形,沉默或者撒谎竟然会使舌头消失的情节设置更是违背社会现实,带有明显荒诞性。小说刻画的人物源于现实。小说中“我”伙同乌木对二丙栽赃陷害,这些不公不义、欺软怕硬、埋没良知的人性弱点都符合生活真实。小说正是通过舌头消失的荒诞情节,批判生活中的人性陋习,主旨深刻而发人警醒。(每点2分,共6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材料一: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
  • 下一篇:辛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性倜傥,轻财尚气。少时遇相者谓曰
  • 【推荐文章】

  • 谁持彩练当空舞

    【原文】 谁持彩练当空舞 熊召政 老远我就看到那棵大樟树了。那是怎样的一棵樟树啊,...

  • 凤归云

    【原文】 凤归云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

  • 猛虎行

    【原文】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

  • 宿台城山绝顶

    【原文】 宿台城山绝顶【注】 【元】萨都剌 江白潮已来,山黑月未出。 树杪一灯明,...

  • 江上琴兴

    【原文】 江上琴兴 常建①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

  • 玉米在人间

    【原文】 玉米在人间 李思维 茂盛的玉米地,散落在村庄的周围,一片连着一片,把村庄...

  • 【最新文章】

  • 辛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性倜傥,轻财尚
  • 消失的舌头
  • 材料一:健康是人民最具普遍意义的美好生活需
  •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
  • 冬天
  • 谁持彩练当空舞
  • 穰侯魏冉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自惠王、武
  • 春季,对于乡村来说,是产生烂漫的时刻。那些
  • 唐文若,字立夫,眉山人。登进士第,分教潼川
  • 未婚妻
  •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祖辩,宋司空右长史
  • 社会性网络媒体的成熟对传统媒体传播格局产生
  • 游牧文化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
  • 凤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