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作为农林渔牧业人群长期生活、聚居、繁衍的边界相对清楚的聚落空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日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3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91298  浏览:

【原文】
    作为农林渔牧业人群长期生活、聚居、繁衍的边界相对清楚的聚落空间和社会单元,村落的产生并非伴随人类的起源就出现的,而明显是人类进化和人类文明起源时期的产物。人类进化史表明,人类是从灵长类古猿进化而来的,属于群居型动物。这一进化过程,提供了早期村落产生的两条线索。一是群居作为动物性本能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特别是到了智人阶段,人类为了有效减少个体的生存难度,发展出了共同防御、共同发展的族群观念,因而基于血缘的聚众而居开始发生。二是由于生存的驱动,人类开始积极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展出大量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包括工具、器皿、衣物、建筑和制作它们的经验、技术,以及语言、制度、道德和原始信仰等。这一进化过程中动物性聚众本能开始向社会性聚居意识转变,基于血缘的原初氏族组织应运而生,于是,地城空间上的居民点开始与作为社会单元的氏族组织重合,具有村落内涵的聚落随之产生。
    距今一万年前后,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从“居无定所”的迁徙流动生活方式逐步走向定居生活。定居把人类固定在土地之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的发展,又稳定并扩大了定居生活,才有了早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产生,使早期社会从氏族进化为部落,部落又发展到部落联盟。建立在氏族组织之上的村落向群团化发展,并形成以城郭为中心的地缘一体化趋势。由此,国家应运而生,中华大地逐步从分散走向统一。这是从血缘到地缘,进而再到文明的重组与整合。
    国家的出现,意味着跨地域、跨血緣、跨部落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建立,国家要维系和巩固这种关系,其前提和基础是对土地和人口的全面掌控,因为二者关系到国家的人丁强弱和经济收入的多寡。因此,村落作为最基础的地域单元、生活单元和社会单元,就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先秦的“井田制”“授田制”和“乡遂制”,秦汉的“郡县制”“乡亭里制”都已充分表明这一点。伴随国家对村落的实际认同,“村”的概念在东汉随之出现。至唐代,国家更是构建了“村坊分治”的行政管控体系,可见,国家视野下,村落以其聚族群体性、血缘延续性和地缘一体性的特质,起到了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历史作用。
    作为“聚族而居”的社会单元,中国村落是血缘关系优先的社会,属于血缘型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大致形成于宋代以后。村落共同体的形成,也意味着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世界的产生。除田赋徭役、战争动乱等不可抗拒因素外,村落较少与外界发生联系,是一种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的推进,近代以来的村落共同体逐步转型发展。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化的意识及其实践大致产生于鸦片战争前后。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变迁,使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富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瓦解,传统村落共同体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正在探索一条现代转型之路。
    (摘编自胡彬彬、邓昶《变迁与转型:中国村落发展的历史逻辑》)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供人类长期生活的聚落空间和社会单元的出现,村落的雏形在古老的中国开始形成。
    B.农业的出现使人类逐步定居下来,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使早期社会进化为部落联盟。
    C.先秦的“井田制”、秦汉的“郡县制”、唐代的“村坊分治”,标志着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
    D.大致形成于宋代以后的村落共同体,是一个与城市不同的基于血缘关系优先的封闭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站在人类进化史的高度提出问题,审视人类由动物性向社会性转变的历程。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与机械化生产的差异。
    C.文章以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变迁为前提,论证国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D.文章按照从血缘到地缘再到文明的顺序展开,符合中国村落发展的历史逻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相伴而生,只有当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促进人类进化。
    B.如果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城郭为中心的地缘一体化,国家就能避免分裂,走向统一。
    C.洋务运动唤醒了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迎来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
    D.持续的改革开放,正在瓦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村落将走向现代转型之路。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C项“标志着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有误。根据文本第三段说“村落作为最基础的地域单元、生活单元和社会单元,就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意义。由“先秦的‘井田制’‘授田制’和‘乡遂制’,秦汉的‘郡县制’‘乡亭里制’都已充分表明这一点”可知秦汉时期的各种制度具有国家层面的意义,而不能表述成“国家对村落的实际掌控”。故选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与机械化生产的差异”表述错误。因为文章并没有运用对比论证,且根据原文第四段“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可知并未论及二者的差异。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A项,“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相伴而生”有误。根据原文第一段说“村落的产生并非伴随人类的起源就出现的,而明显是人类进化和人类起源时期的产物”,可知人类起源与文明起源是不同的两个阶段,且“只有才”的表述有误。B项,“如果……就能”表述有误。据原文二、三两段的有关信息,可知“村落”才能维系和巩固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发展。C项,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过度夸大,表述有误,文章最后一段只是说“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化的意识及其实践大致产生于鸦片战争前后。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变迁,使包括村落在内的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人力和富力为主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的机械化生产取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本瓦解,传统村落共同体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正在探索一条现代转型之路”,这是一个过程的变化,并没有过分突出“洋务运动的作用”。故选D。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合作与矛盾长期并存。面对两个大国之
  • 下一篇:闲望
  • 【推荐文章】

  • 闲望

    【原文】 闲望 吴融【注】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

  • 越女词(其三)

    【原文】 越女词(其三) 李白 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

  • 登余干古县城

    【原文】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

  • 题韩干马图(节选)

    【原文】 题韩干马图①(节选) 张耒 头如翔鸾月颊光,背如安舆凫臆②方。 两髯执辔...

  • 禁林春直

    【原文】 禁林春直 宋 李昉 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 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

  •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

    【原文】 人日有怀愚斋张兄纬文① (金)元好问② 书来聊得慰怀思,清镜平明见白髭。...

  • 【最新文章】

  • 闲望
  • 作为农林渔牧业人群长期生活、聚居、繁衍的边
  • 中美两国自1979年建交以来,合作与矛盾长期并
  • 材料一:近几年来,各大媒体纷纷在“媒体融合
  • 穿越黑白星际,他就像“风清扬”
  • 女巫的面包
  • 越女词(其三)
  • 刘沆,字冲之,吉州永新人。及长,倜傥任气。
  • 登余干古县城
  • 余阙,字廷心,世家河西武威。少丧父,授徒以
  • 著名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做过一项实验,他匿
  • 陈逸松,不该被遗忘的台湾先贤
  • 题韩干马图(节选)
  • 李远,怀远人。袭父职为蔚州卫指挥佥事。南军
  • 在众多的藤萝中,最有特色的还是幽径的这一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