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了?
作者:未知 文章ID:413 浏览:
中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16世纪以前长达1千多年的时期内,科学技术水平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四大发明”便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但是,近三四百年中,西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为什么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反而落后了呢?这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有人认为,西方在16世纪以后,通过古希腊原始科学结构的示范作用社会化,逐步确立了由构造性自然观、受控实验和开放性技术体系组成的近代科学技术结构。这种结构具有科学理论、实验和技术三者之间互相推动的循环加速机制,促进了科学技术革命。而中国长期停滞的封建社会,始终没有形成这种先进的结构,是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也有人提出,中国传统科学具有内在的缺陷,例如,忽视理论探讨、思辨性思维排斥严密的科学理论、缺乏科学实验精神等原因,但是,仍然强调社会原因是根本的。还有的人强调了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性、封建经济结构及其政策,以及封建的官僚政治三大原因。再有人指出,以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需要科学与技术,是限制科学进步的基本因素,而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虽然可以促进某些技术,但却是科学进步的主要障碍。
对于这么一个大问题,虽然可以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但是,中国科学技术本身的体系结构,应该说也是其不能产生近代科学技术的内部原因。
16世纪以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都带有实用的特点,所不同的是,这种情况在中国发展得异常持久,异常丰富,因而领先于各国。但是,它却未能成为近代科学的基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它赖以存在的社会物质基础外,还有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自秦朝以来,形成了一种以儒家学说为正统、道家学说为补充的意识形态结构。在古代哲学中,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以个人经验合理外推,是儒家认识世界的模式,这种模式给科学理论带来了直观和思辨的特点。由于科学认识中受儒家伦理思想的支配,不是将自然界当作科学的客观对象来研究,而是认为世界是万物交感的世界,学问家的任务在于建立起对自然现象给出伦理说明的理论体系。在封建宗法制的中国社会里,政治和伦理是紧密结合的。科学理论伦理化的倾向就使得科学理论的争论和政治斗争纠缠不清。大一统政权越是强大巩固,科学理论的发展就越是受到政治的控制。一旦它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前进的道路就有可能被阻塞。
虽然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也有一些为“大一统”政治服务的技术,如四大发明、天文历法、测量、建筑、造船等达到了很高的发展水平,但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关系,决定了技术始终只是与具体的行业、与具体操作技术的人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封闭的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往往不能进一步与科学理论结合构成一个合理的体系。至于科学实验,在中国科技史上更是不受重视,而且也没有地位,更谈不上推进科学理论发展了。结果是科学理论、实验和技术三者各行其道,而不能像近代西方那样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循环加速发展的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