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我和3岁的女儿
发布时间:2012年6月2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602 浏览:
作者:未知 文章ID:2602 浏览:
导读:
文章从平常的衣、食、住、行入手,以典型的细节,精当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变,化,并传达出自己的幸福体验。结尾从传统美德,从爱和责任的角度深化主旨,发人深省。
----
30岁的我和3岁的女儿
我是1978年12月生人,眨眼即将满30岁,而我的女儿也已经3岁多了。如果有人问我,你这30年的经历是什么?得到了什么?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我想我很难说清。不过一直有一个词汇在我眼前浮现,那就是变化,一种飞速的变化,一种来不及细想就眨眼成为历史的变化。
静夜,女儿睡熟了。看看她,想想自己,微弱的光线中,似乎又看到了童年小小房子里摇曳的烛火。
我是穿着哥哥穿剩的衣服长大的,分不清男式女式,清一色的灰、蓝。明亮色彩的衣服只有等到春节,在北京、哈尔滨工作的大爷、姑姑回家过年时,作为礼物买给我们。衣服往往很大,可以穿好几年。
我的女儿是穿“粉色系列”长大的,样式新颖,大小合适。而且从衣服、裤子到鞋袜,甚至包括帽子和发带,都是配套的,搭配起来非常好看。她的衣服很多,都是平时随见随买。遇到过生日、儿童节、春节等特殊日子,她还会收到额外的漂亮衣服和饰品等礼物。
在我上初中以前,我的水果来源基本上只有两个,一个是偷偷摘的爷爷种的苹果、杏和葡萄(当然往往会被发现,因为那是要卖钱的),还有就是只有生病时才能吃到的黄桃和杨梅罐头,那味道我现在还能想得出、闻得到。
我的女儿爱吃水果,我们也深信水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于是她最爱的山竹、香甜的大草莓、润嗓的美国黄梨,还有苹果、柚子和橙子都会每天准时轮番登场。钱拿出的时候虽然有点心痛,因为有些水果实在太贵,但那只是瞬间的犹豫。水果的清香确实令生活多了些香甜的味道。
我自小住在接地气的房子里,这是我最爱回忆的了。虽然开始只是一家四口住在一间半的小房子里,后来情况才慢慢好转,但那时的家美得像世外桃源。平房顶上长满了青草,软软的,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常常用梯子爬上去,躺下来,抚摸似乎触手可及的星星。夏天我们会用两根小木撑支开窗子,那时葡萄、杏、樱桃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房子虽小,但院落很大,藏猫猫似乎总是无法成功找到对方,只好高呼投降。
我的女儿也有一个温馨的一居室的小家。一张大床和一个柜子几乎占据了卧室的全部,但是我们把外飘窗用两层帘子挡好,为她做了一个不到两平方米的星星屋。那里有她的玩具、书籍、VCD播放机。她每天乐此不疲地窝在里面哄她的兔宝宝,给它看病;或是蹲在那里画她能够见到的一切。宝贝就爱藏猫猫,但是只有两个地方可供选择,要么是门后,要么是窗帘后面,明知道她依旧躲在老地方,但是我们还是高呼着满屋转悠,直到大喊投降。
我小学一年级时,坐了4个小时的车(现在只要40分钟)去了趟哈尔滨,五年级坐了近30个小时去了北京。小学一直是走着,初中、高中是骑自行车,直到大学来了北京才开始坐公交、地铁,实在太累才会奢侈地打一次出租车。
我的女儿到目前为止,去过哈尔滨、南京、苏州、上海、北戴河和天津。在她一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三岁的时候有了第二辆,她出门一般会全家打车,只有为了体验各种交通工具,才去坐公交车、挤地铁。
我们在成长中体味变化,在变化的困惑中寻求着传统和现代的契合。虽然相比之下,我们物质生活并不富足,但是它却在我们30年的人生旅途中洒满了大自然的气息和手足交错的温暖。变化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定律,但还有一些未变的东西深埋于我们的血液。我的女儿和我一样,都听老师的话,都爱看书,都知道把好吃的东西分给爸爸妈妈一半,都愿意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都知道内在美才是真的美……
其实我们不必过于在意变化和它所带来的困惑,我们只要知道我们必须坚守的人生准则,就能够搭建起坚固的生命支架,无论世事变换,还是困难侵袭,一切都可以在爱和责任的根基上重建、再生!
文章从平常的衣、食、住、行入手,以典型的细节,精当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变,化,并传达出自己的幸福体验。结尾从传统美德,从爱和责任的角度深化主旨,发人深省。
----
30岁的我和3岁的女儿
我是1978年12月生人,眨眼即将满30岁,而我的女儿也已经3岁多了。如果有人问我,你这30年的经历是什么?得到了什么?最深的体会是什么?我想我很难说清。不过一直有一个词汇在我眼前浮现,那就是变化,一种飞速的变化,一种来不及细想就眨眼成为历史的变化。
静夜,女儿睡熟了。看看她,想想自己,微弱的光线中,似乎又看到了童年小小房子里摇曳的烛火。
我是穿着哥哥穿剩的衣服长大的,分不清男式女式,清一色的灰、蓝。明亮色彩的衣服只有等到春节,在北京、哈尔滨工作的大爷、姑姑回家过年时,作为礼物买给我们。衣服往往很大,可以穿好几年。
我的女儿是穿“粉色系列”长大的,样式新颖,大小合适。而且从衣服、裤子到鞋袜,甚至包括帽子和发带,都是配套的,搭配起来非常好看。她的衣服很多,都是平时随见随买。遇到过生日、儿童节、春节等特殊日子,她还会收到额外的漂亮衣服和饰品等礼物。
在我上初中以前,我的水果来源基本上只有两个,一个是偷偷摘的爷爷种的苹果、杏和葡萄(当然往往会被发现,因为那是要卖钱的),还有就是只有生病时才能吃到的黄桃和杨梅罐头,那味道我现在还能想得出、闻得到。
我的女儿爱吃水果,我们也深信水果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于是她最爱的山竹、香甜的大草莓、润嗓的美国黄梨,还有苹果、柚子和橙子都会每天准时轮番登场。钱拿出的时候虽然有点心痛,因为有些水果实在太贵,但那只是瞬间的犹豫。水果的清香确实令生活多了些香甜的味道。
我自小住在接地气的房子里,这是我最爱回忆的了。虽然开始只是一家四口住在一间半的小房子里,后来情况才慢慢好转,但那时的家美得像世外桃源。平房顶上长满了青草,软软的,我们十几个小伙伴常常用梯子爬上去,躺下来,抚摸似乎触手可及的星星。夏天我们会用两根小木撑支开窗子,那时葡萄、杏、樱桃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房子虽小,但院落很大,藏猫猫似乎总是无法成功找到对方,只好高呼投降。
我的女儿也有一个温馨的一居室的小家。一张大床和一个柜子几乎占据了卧室的全部,但是我们把外飘窗用两层帘子挡好,为她做了一个不到两平方米的星星屋。那里有她的玩具、书籍、VCD播放机。她每天乐此不疲地窝在里面哄她的兔宝宝,给它看病;或是蹲在那里画她能够见到的一切。宝贝就爱藏猫猫,但是只有两个地方可供选择,要么是门后,要么是窗帘后面,明知道她依旧躲在老地方,但是我们还是高呼着满屋转悠,直到大喊投降。
我小学一年级时,坐了4个小时的车(现在只要40分钟)去了趟哈尔滨,五年级坐了近30个小时去了北京。小学一直是走着,初中、高中是骑自行车,直到大学来了北京才开始坐公交、地铁,实在太累才会奢侈地打一次出租车。
我的女儿到目前为止,去过哈尔滨、南京、苏州、上海、北戴河和天津。在她一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自行车,三岁的时候有了第二辆,她出门一般会全家打车,只有为了体验各种交通工具,才去坐公交车、挤地铁。
我们在成长中体味变化,在变化的困惑中寻求着传统和现代的契合。虽然相比之下,我们物质生活并不富足,但是它却在我们30年的人生旅途中洒满了大自然的气息和手足交错的温暖。变化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定律,但还有一些未变的东西深埋于我们的血液。我的女儿和我一样,都听老师的话,都爱看书,都知道把好吃的东西分给爸爸妈妈一半,都愿意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快乐,都知道内在美才是真的美……
其实我们不必过于在意变化和它所带来的困惑,我们只要知道我们必须坚守的人生准则,就能够搭建起坚固的生命支架,无论世事变换,还是困难侵袭,一切都可以在爱和责任的根基上重建、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