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人的春夜》原文、赏析
作者:吴金良 文章ID:2644 浏览:
原文:
醉人的春夜
吴金良
“再遇到人,一定开口。”陈静想着,抬眼望了望胡同里昏黄的路灯。夜深了,到处是一片片黑黝黝的怪影。“唉!这倒霉的自行车!”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
身后传来一串自行车铃声,陈静只来得及“哎”了一声,骑车的小伙子已经一掠而过。
咦!骑车的小伙子又回来了。陈静心里却紧张起来:“这么晚了,他……”“您刚才喊我?”小伙子跳下车。“啊,没。”矜持和自卫的心理占了上风,她语无伦次了。“是车子坏了吧?”一双似笑非笑的细长眼睛望着她。陈静稍稍镇静了一下:“链子卡在大链盒里了。”她讷讷着,低着头,心里升起一线希望的光。“那,我也爱莫能助了,没工具,谁也拆不开大链盒呀。”陈静心里又是一片黑暗。“你家远吧?”“我家?”她没了主意,下意识地推着车子往前走了几步。“这样吧,胡同口外左边,有个车铺,这会儿可能还有人,你去看看吧!"小伙子在她身后跨上车子,边说边飞快地骑跑了。“这号人!”陈静差点哭了。十一点了,哪家的车铺这时候还有人?她心里咒那小伙子:“骗人!叫你今晚做个噩梦。”
不信归不信,出了胡同口,陈静忍不住真朝左手方向看了一眼。便道上,果然有间小屋还亮着灯。她踌躇地站住了。小屋里走出一位二十来岁的姑娘,冲着陈静喊:“同志,来吧!”“哎呀,真是车铺!”陈静觉得周围一下子亮了起来,沮丧、恐惧,一股脑儿没了。
这是间临街筒子房,通里屋的门关着,外面这问,只有一桌一床和一辆自行车。一个年轻人正蹲在桌边翻看什么。“请进,就是地方小了点。”年轻人站起身,手里拿着把改锥。陈静一愣:“是你?”“是我。”年轻人笑了,“我说有人嘛,还能骗您?”他狡黠地眨了眨细长的眼睛。“我哥送我嫂子上夜班,回来就急火火地把我叫起来,说有要事,原来是……”跟在陈静后面的姑娘说话像是放机枪。“还是有个体户好。”陈静心里想着,感激地冲着那姑娘笑了笑:“太麻烦你们了。”“没什么,我哥怕您不敢来,才让我起来招呼您,其实您也是胆子太小。我就不怕。”说得陈静怪难为情的。
会者不难,车很快修好了。“多少钱?”陈静打心里希望这小伙子多收她点儿钱。“钱?”小伙子一愣,旋即笑了:“给五块钱吧。”一只大手,满是油污,伸到陈静面前。“五块?敲诈!”陈静心里一惊,却又无可奈何地掏出钱包。“哥——”快嘴的姑娘拉长了声音叫着,“这么晚了,你还开玩笑!”她娇嗔地把那只油污的手打下去,转头对着陈静:“同志,您别多心,他就这样,跟谁都瞎逗。我们又不是开业修车的,哪儿有帮帮忙就要钱的?”姑娘有点不好意思了,脸上泛着红潮。“好了,不开玩笑了。”小伙子搓了搓手,咧开嘴笑着,露出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一路上,微风吹着陈静的长发,拂到脸上,怪痒痒的,又很舒服。她觉得今天晚上的路灯格外地亮,亮得耀眼;空气中,也仿佛有种醇美的甜味。
呵,你这醉人的春夜!
赏析:
《醉人的春夜》是一篇80年代的小小说,是吴金良的早期代表作。吴金良追求微型小说立意的质量和反映生活的深度,通过追求立意的质量来获得艺术上的进步,而微型小说名家通过高质量的立意来追求精品,以此力争让微型小说文体真正地挺起脊梁,真正让微型小说的阅读活动成为高品位的现代人的文学欣赏,从这个意义上讲,吴金良的微型小说实践有着深刻的典型意义。他对这种文体的自觉把握非常可贵地体现在他对微型小说立意的追求中。今天看来,这篇作品的主题是典型的“好人好事”,讲述了时代青年应有的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私营经济。后来还被改编成话剧。
然而吴金良在叙述这个简单的故事时能够从主人公的内心切入,一正一反地连续制造了三次叙述波澜,把这个“少女遇救”的故事讲得颇富情趣。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所运用的方法不一样。在刻画小伙子时主要是行为、语言、肖像描写;在刻画妹妹时主要是语言描写;在刻画陈静时,主要运用的是心理和行为描写。寥寥几笔,将三个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活生生、水灵灵:小伙子善良、机智、幽默、乐于助人,妹妹直爽、坦诚、快人快语,陈静矜持、内向,都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