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纱巾》原文、赏析
作者:薛涛 文章ID:2647 浏览:
原文:
黄纱巾
薛涛
女孩放学要经过一个小小的服装市场。女孩看见并喜欢上了一条黄纱巾。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卖货的是一个中年人。“买下吧,孩子,就剩它一条了。只卖10元钱。”女孩无奈地摇摇头。钱,女孩没有。“可以向家里要嘛,我给你留着,看得出你很喜欢它。”女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整个晚上,女孩都下定向家里要钱的决心。最终,女孩也没提要买黄纱巾的事,并发誓永远不提这件事。家里不富裕,女孩知道。
女孩再走过小市场时,远远就看见黄纱巾还在那飘舞着,像一只黄蝴蝶。女孩远远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
“带钱来了吧?’’女孩摇摇头。中年人抚摸着这条黄纱巾并看看女孩,并想象了一下,觉得女孩与黄纱巾搭配在一起是很绝妙的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欢它,没错?”
“嗯。”女孩认真地点点头。
女孩准备离开了。注定买不下它,不如早点儿走开好。女孩刚走开,中年人已摘下黄纱巾,并追上女孩。
“孩子,送给你的。收下,你围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东西。”女孩毫不犹豫地说。
“收下,是我愿意送的,我自愿的。”
“不能,那样我会很难受,比得不到它还难受。”
女孩跑开了。女孩又回过头说,反正站在楼上能看见它。能看见它,就很好了。
中年人立在那儿。从此,女孩不再从那里经过。注定买不下它,绕开它不是更好吗?
女孩写作业累了就往楼下看看,看看那条在清风中舞动的黄纱巾。
许多天过去了,那条黄纱巾仍旧挂在那里。女孩从来没去想,它为什么一直挂在那没人买。那条黄纱巾,装饰了女孩的梦。
其实很简单,中年人挂了个标签在旁边。标签上写着:永不出售。
赏析:
中国诗画讲究虚实留白,妙于无笔墨处,画有尽而意无穷,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皆给观者留下了深广的想象空间,感受到味外之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文艺本同源,而对微型小说精品《黄纱巾》的品读亦使人感受到虚实留白的魅力。
这篇小说超越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模式,以散文化的结构,质朴无华而又隽永深刻的语言记录了一段平常的生活细节…位家境贫寒的女孩喜欢上一条黄纱巾,商贩“中年人”极力怂恿她买下来。可是女孩最终因为家庭经济窘迫而无力购买,而中年人愿意送给她,她却拒绝了这种赠送,为了能圆女孩子的梦,中年人给黄纱巾贴上“永不出售”的标签。
黄纱巾是一方美丽之所在。在女孩眼中,它蓄着的是一个年龄的多彩的梦,是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是一份不可扑灭的追求与渴望。这篇小小说正是借助于一个小女孩的眼睛写“黄纱巾”,并由此道出了女孩对美的执著地追求与向往。由此,读者的眼中也就出现了另一幅风景:小女孩天真、执著、坚定、善良而美好的内心世界,呈现出一种梦幻般的美。
读者当然也不会忽略,那位慈爱而善良的中年人,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一个小女孩的梦,为小女孩营造了一幅永远的风景。他,也构成了这篇小小说中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这篇文章就是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只是通过人物简单的言行实写了几组独立而又有连续性的镜头和画面,虚化了两个人之间的具体心理活动过程,而至于两个人之间因这条黄纱巾而引起的心理波澜.则需要通过阅读过程由读者来加以丰富和具体化。作者让读者参与设计两颗美丽心灵的默契,使人们感到了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作品同时也取得了“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效果。
纯美、梦幻、月光般的美好。这似乎是卞之琳《断章》中的意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虽然是不同的话题,但同样展示亘古以来人性真善关的一面。一句“永不出售”能惊醒多少梦中人,真情无价!让我们共同守住这份美丽。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