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2年6月22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657  浏览:

原文: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信的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做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就更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赏析:
    文章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写起,一开始交代了故事的矛盾。在功名利禄面前,介之推却因其“不义”而不取;在他人纷纷“贪天功以为己力”时,介之推却众人皆醉我独醒,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介之推这种“富贵不能淫”的情怀品格,在“下义其罪,上赏其奸”的反衬中,跃然纸上。也正是他的这种人格和情操,才奠定下文的“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的决心与信念。他的言辞斩钉截铁,大义凛然,表现了他坚决不以委屈、麻醉、丧失自己的心灵为代价去乞求片刻的生命苟安。在文中,他以“‘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表现出一种超乎声名之外的飘逸洒脱的情怀。这种情怀,决不会因人间世上的任何功利目的所玷污。就是面对晋文公的大火,他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视死如归,这种在死的面前,仍然执著于生命意义的追求,这种动人的风采,在熊熊的烈火中,显得无限灿烂,辉煌一片。
    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的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尤其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推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对于当代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勾践灭吴(节选)》原文、译文、赏析
  • 下一篇:《唐雎说信陵君》译文、赏析
  • 【推荐文章】

  •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赏析

    【原文】 清平乐① 题上卢桥② 辛弃疾 清泉犇快,不管青山碍③。千里盘盘平世界,更...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原文】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论题阐述】 奋斗 一词的本义就是指为了目标去努力行动。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大...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原文】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一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它...

  • 海王星上为什么风暴不断

    在我们的心目中,风暴多起源于太阳的热力:阳光使大气和海水受热,造成空气对流而刮...

  • 站成一棵树

    父亲是在李阳出事的第二天赶回村庄的。 事情也不算大,李阳打了同学。李阳以前也打同...

  • 【最新文章】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赏析
  •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赏析
  •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赏析
  • 陶渊明《答庞参军》赏析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 垃圾分类的作文素材
  • 如何写作文——一次奇特的比赛(想象作文)
  • 如何培养孩子独自人格,让他学会承担自己的人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 如何写好作文之写人篇
  • 如何写好作文之叙事篇
  • 如何写好作文之写景篇
  • 如何写好日记之今天我来画美景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 如何写好日记之斑斓校园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