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蹲下来跟孩子谈话

发布时间:2012年7月7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2874  浏览:
    我的女儿去美国参加“中美中学生友好交流”活动,在洛杉矶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当了一个月的“美国孩子”,回来后给我上的第一“课”,是要我虚心向她的“美国爸爸”学习。她说:在美国的家庭里,大人跟孩子谈话,总是蹲下身子和孩子“平起平坐”。美国人认为,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人,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不只是为了表示大人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示大人对孩子尊重。而且,蹲下来跟孩子谈话,既在有形之中缩短了大人与孩子形体上的距离,使孩子没有压抑和恐惧感,又在无形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意识到自己同大人一样是平等的,有利于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
    我在女儿的“课”中深受教育和启发。大人蹲下来跟孩子谈话,虽然只是一个“小动作”,可确实有“大文章”。然而就是这样小小的屈身之劳,美国人习以为常,我们中国人却难以做到。在我们的家庭里,大人跟孩子谈话,其姿势要么是大人高高在上地站着,孩子卑躬屈膝地跪着;要么是大人趾高气扬地坐着,孩子规规矩矩地立着……而且,大人谈话,其态度之严和口气之大,更让孩子目瞪口呆和心惊胆战。如此,孩子哪能感受到平等?哪有自尊、自信可言?
    而且,我们的孩子上学读书甚至长大成人参加工作了,在跟老师和领导的谈话上也没有平等的话语权。老师跟学生谈话,老师站在“圣坛”上,傲然挺立,傲然挺立,诲人不倦,谈笑如“鸿儒”;学生俯首帖耳,惟命是听,惶恐像“白丁”,领导跟部下谈话,领导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咄咄逼人,一副“高姿态”;部下低眉顿首,洗耳恭听,整个“低能儿”。什么叫“中国国情”?如此这般的谈话“语境”,将“中国国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大人不能蹲下身子跟孩子谈话,老师不能走下位子跟学生谈话,领导不能放下架子跟部下谈话,都是孔孟的道统所致。按照我们的“格式化”的“程序”,大人与孩子、老师与学生、领导与部下,都是依附和服从的关系。也因此,大人跟孩子谈话是什么氛围,都要讲究一定的礼仪和规矩。那么,大人站着身子跟孩子谈话,老师板着脸子跟学生谈话,领导翘着腿子跟部下谈话,正是“礼仪之邦”的“礼”的表现;如果大人蹲下身子跟孩子谈话,老师走下位子跟学生谈话,领导放下架子跟部下谈话,反而是“不成体统”的行为。
    鲁迅先生把儒家的礼教称为“吃人的礼教”,可谓一针见血。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在谈话上“非礼勿说”,因而养成一种惟上是从和逆来顺受的奴性,缺乏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他们说话没有个人主见,做事没有创造精神,似乎成了一种只会听话的机器人——在家听大人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单位听领导的话。我们长期衡量一个人是否是“好孩子了”“好学生”“好干部”,其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听话”。正是“吃人的礼教”扼杀了中国人的天性、智慧和能力,才使落后的极权专制社会绵延几千年,也使先进的民主、平等、自由已经讲了几百年。而且,美国人搞这“三讲”并不是讲空话,而是把诸如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之类的事情落实在日常行动中。因此,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想,也要从蹲下来跟孩子谈话之类“小动作”上做起。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对幸福的最高追求
  • 下一篇:多坚持一刻
  • 【推荐文章】

  • 我们缺少的是科学精神

    去年9月5日的《南方周末》科学版为我们介绍了一位被冷落了的当代牛顿―――爱德华威顿...

  • 两种活法

    一日打开某本杂志,读到了这样一则民间故事:一个富翁和一个穷汉相逢了,富翁说:我非...

  • 快乐是种“角度”

    近日去友人那里,他们正在读研,闲聊中,得知现在学习很忙。据说在他们学校普遍反遇研...

  • 分享甜蜜

    赵慨与李升两家相邻,只有一墙之隔。赵家种了一棵枣树,挂着红愣愣大枣的枣枝伸进李升...

  • 孝心无价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

  • 燕子

    燕子很喜欢到奶奶的老屋里筑巢。奶奶有句老话:燕子进屋,一年有福。 那年春天,我还...

  • 【最新文章】

  • 明天提前到来
  • 永远都要坐前排
  • 悠然下山去
  • 友情
  • 众爱成城
  • 态度决定高度
  • 态度决定一切
  • 规则颂歌
  • 决不放弃努力
  • 我们得回到幼儿园
  • 没有一件善事是渺小的
  • 没有用尽全力
  • 玫瑰的朋友
  • 在生命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