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经山东的隋唐大运河
作者:未知 文章ID:3282 浏览:
隋唐大运河运河仅经过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德州四地,后经元、明两代多次改道,运河流经山东的部分全长562.5千米,占运河总长1/3,因它在历史上以运粮为主,又称作“运粮河”。由于运河是人工挖的河,没有源头,全靠从别处引水,所以常常水源不足。为保证运河畅通,山东人民曾付出巨大的代价。据说,最困难的时候,济宁以北沿路都掘地为井,用轱辘打水倒进运河。那时此段河道长年雇用的浅夫(挖泥的)、纤夫有5000余人。纤夫是拉船的,逢到闸口,船顶水而上,成群的纤夫喊着号子,声震天地。史书上说,运河开凿完毕,因水不足,不能航运,因此,除了挖井打水外,还筑了两座坝,把汶河和泗河的水引到运河里。然而,由济宁往北到南旺那个地方,地势高,经常断流,船只搁浅,后来竟无法航行了。朝廷派工部尚书宋礼为治河主帅来此地,宋礼采纳了民间治水专家白英的计策,筑戴村坝截汶水,挖小汶河引汶水至南旺分水,“七分朝天子(北流),三分下江南(南流)”,并于南旺北建闸17座,南旺南建闸21座,以控调水势,同时又设“南旺湖”、“蜀山湖”、“马踏湖”为“水柜”,雨水季节,将水存湖,枯水季节放水,运河又能通航了。南旺分水,是运河水利工程史上一件大事。清康熙皇帝曾说:“我屡次南巡,经过汶上县分水口,观遏汶分流处,深服白英开复之妙。”民国初年,美国水利专家方维也赞叹说:“此种工作,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明代追封白英为“功漕神”;清代又追封为“永济神”;1879年加封为“大王”,并在南旺分水处、东平戴村坝建造庙宇,名“白大王庙”。民间传说,皇帝下江南,没带马也没带轿,乘船。到南旺没水了,只好上岸苦等。白天打盹,梦见一只白鹰向他叫,醒了。再睡着又梦见白鹰。连梦三次。找人圆梦,说有神鹰来护驾了。此时有人追一光屁股小孩,叫“白英!白英!”皇帝一惊,让人把孩子领来。那孩子回身便跑,每一个脚印都变成一泉,泉水流进河里,船就可以航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