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生的戒指》原文、赏析

发布时间:2012年8月14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1日
作者:李汉荣  文章ID:4873  浏览:

【原文】
    一生的戒指
    李汉荣
    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豪绅,那是母亲带的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
    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睛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糨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
    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

【赏析】
    这篇散文的主要美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精巧,情理交融。与一般写母亲的文章不同,本文把顶针称作是母亲“一生的戒指”,这是作者新颖独到的发现。文中“那枚刚毅的顶针”是母亲隐忍、刚毅、坚持、奉献、挚爱、沉默、安详等品质的象征。作者在描写顶针的实用价值之外,发现了它的审美价值,赋予它母性的精神品性:它是“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凝聚了母亲一生的艰辛,是对母亲一生辛勤劳动、默默付出的赞美,是对母亲的深深感激。本文于细微、普通的物象中寄托深邃、博大的内涵,情理交融,显示了作者洞幽烛微的敏锐观察力。
    二是细节描写,形象感人。第三自然段描写母亲穿针引线,线随针走,“到达鞋底的另一面”的细节,突出了母亲忠厚隐忍、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品质,使母亲的形象更生动、更丰满、更感人。
    三是语言精致,意蕴深刻。作者把智性的思辨锋芒隐藏于精心锤炼、饱蘸礼赞之情的修辞中,增添了散文的厚实与凝重。如“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以生动的比喻讴歌伟大的母爱;“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裰,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以含蓄的双关写出母亲坚忍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去,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以新颖的比喻,形象地写出母亲操劳一生所经受的苦难。作者把修辞运用得如此娴熟,使语言节奏活泼多变,文采飞扬,闪烁着情思与理趣。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我被一个民工感动》原文、赏析
  • 下一篇:《越活越年轻的爷爷》原文、赏析
  • 【推荐文章】

  •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赏析

    【原文】 清平乐① 题上卢桥② 辛弃疾 清泉犇快,不管青山碍③。千里盘盘平世界,更...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原文】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论题阐述】 奋斗 一词的本义就是指为了目标去努力行动。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大...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原文】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一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它...

  • 海王星上为什么风暴不断

    在我们的心目中,风暴多起源于太阳的热力:阳光使大气和海水受热,造成空气对流而刮...

  • 站成一棵树

    父亲是在李阳出事的第二天赶回村庄的。 事情也不算大,李阳打了同学。李阳以前也打同...

  • 【最新文章】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赏析
  •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赏析
  •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赏析
  • 陶渊明《答庞参军》赏析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 垃圾分类的作文素材
  • 如何写作文——一次奇特的比赛(想象作文)
  • 如何培养孩子独自人格,让他学会承担自己的人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 如何写好作文之写人篇
  • 如何写好作文之叙事篇
  • 如何写好作文之写景篇
  • 如何写好日记之今天我来画美景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 如何写好日记之斑斓校园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