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蓝调

发布时间:2012年8月18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21日
作者:朱以撒  文章ID:4988  浏览:

蓝调
朱以撒
    ①在漫长委婉的海岸线上,暮色渐渐地飘落下来。已经是深秋的海滩,清寒随之而起。依然是裸足在沙滩上走,这些洁净的细碎颗粒,被温热的脚底揉搓着、摩擦着,沉了下去,显出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
    ②眼前的蔚蓝色调,至少可以和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空旷、清澈、洋溢,还有岑寂、萧瑟。永远持有一种节奏的是那一层层皱纹般的海浪,带着摩擦的力道,涌到沙滩上,消失,又复始。这种单调和机械般的持续,让人体会到了自然界的耐性,无始无终。简单产生了大美,在我们的视野里、耳听中,也就是这种推移的单调,表达了一种敞开式的阔大,毫无掩饰,不会是习惯地躲在面具的后面,把假相给人。一座城市被海洋环抱着,本来是可以设计成为个性城市的,却很遗憾,格局狭促,街巷潦草,多拐弯抹角少畅快通达,多花里胡哨少单纯简约。
    ③我住在海边,懒得跟车到市里转上一圈。海与海有许多不同,城市和城市却有太多的雷同,它们反蓝调而行,它们和嘈杂、拥挤、脏乱这些词有关,也和脂粉、艳冶连在一起。一座城市和环抱它的海洋如此大的区别,可见生活是以相互对照的方式展开的。一个人从城市到海边,开始了几天止息的、向下的、解脱的日子。心境、举止,连说话的口吻、言说的内容都有所更变。夕阳眼看着又一次西颓,有些亚麻色的光线,让眼前荡漾着的蓝色液体,更多了一层心理上的冰凉。所谓的休闲就是这样,休闲服、沙滩鞋只是改换了肢体上的行头,更要紧的是自身的节奏律动,像被抽走了绷紧的那根筋,一下子松松垮垮。
    ④远处有人在昏暗中吹着一只小号。缓缓地把一个柔和圆转的中音送了出来,而后是主旋律随之跃起。吹奏者的技巧不高,只是心气随和,透过空旷,传到耳边已经十分的柔软。烧烤的营地里燃起了篝火,舔着夜色的火舌将暗中的一角轻轻撩开。这是我少年时熟悉的一串动感,只有在学期末了,该考的全都过去了,才会有心思举办一场篝火晚会。少男少女围坐在篝火旁,唱歌或者起舞,没有忧虑,却有无数漫无边际的幻想。一个人成长并有生存意识之后,他的劳累就开始了,【(画线处)像一首歌,没有休止符,调子又那么高,唱起来尤其吃力】。人在篝火前,就有一些年少,像眼前千万年的海水,每一次目击都是汪洋恣肆,一直没有能力看出有何变故——不变也是会让人生出感慨的,因为不变比变要更困难。这些在篝火前满脸稚气的少男少女,也许下次来时,已经是计较油盐的小丈夫或者少妇了。似乎一只小号曲未了,人事已多错舛。
    ⑥我还看过一本地理杂志,撰写者显然亲身到达了这几个地方,他提到了塞班、圣托里尼、塞舌尔、马尔代夫,在他细腻的描述中,我感到了他的陶醉。这是一种纯粹之蓝,与我今生所见过的蓝调不可相比。那是我从未见过的蓝调啊,我不知用哪一个词汇可以贴近,它们在词汇之外,在人的破坏之外。许多的河流污染了,对此我并不惊奇,河流毕竟太小,一家造纸厂、石板材厂就足以改变它的颜色。可是大海大洋,它的浩瀚无边,天水相接,能使大海变色,这需要多大的一种能量。每一个临海的国家,都有被怀疑的理由,就像常在海边走的沙滩鞋,一定会被海水浸润。古代的海洋是什么样的色调,如果要追问,就有一堆类似的问题要牵扯出来——天空、云彩、空气、气候是否都如这般混混沌沌?那时的眼力可以穿透到多远?你我都回答不了这些问题。【(画线处)追问远古永远是浪漫的,远古的环境绝不像今日的生存环境,让人在追问中变得不开心了】。
    ⑦月亮升上了海面,使沙滩上那些毫无关联的景、物都浑然一体,带着水淋淋的清洁。立秋之后,沙滩上已经没有行者的影踪了,越往后的日子,它越发走向冷清,在冷清中慢慢清洗盛夏带来的杂沓和纷乱,沉淀污浊,在冷下去的氛围中,大海得到了歇息。
    ⑧只有很少数的人乐意反季节而行,这使他们行走在静谧之中。当我孤零零面对如此浩大的海面,并不会有孤寂感——人之初始大抵也是如此。让一个人变成一滴晶莹的宿露,会比化为一缕青烟更有诗意,更为透亮,当它垂落海中,刹那被无声地收藏着。
    (选自2009年6月2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问题】
    18、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两种“蓝调”?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9、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像一首歌,没有休止符,调子又那么高,唱起来尤其吃力。
    (2)追问远古永远是浪漫的,远古的环境绝不像今日的生存环境,让人在追问中变得不开心了。
    20、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海浪的“单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简单产生了大美”,这“大美”是开放阔大,是真诚坦荡,是畅快通达,是单纯简约,是热闹至极的曲折表达。
    B.“生活是以互相对照的方式展开的”,这说明城市和海洋互相彰显着对方的美,暗示城市和海洋各具鲜明的个性与美的特质。
    C.“似乎一只小号曲未了,人事已多错舛”,作者运用想象和夸张手法,着意表现了人生的无常,抒发了对现实生活的失落感。
    D.“使大海变色”“需要多大的一种能量”,但大海的眼色还是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含蓄地揭露了人类发展对自然的破坏力之大。
    E.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以大海的简约来对比城市的拥挤、脏乱,以大海的静谧来突出城市的喧嚣等。

【参考答案】
    18、答案:一是指有空旷、清澈、岑寂、萧瑟等特点的大海,一是指书中描绘的塞班、圣托里尼、塞舌尔、马尔代夫等地未被污染的纯粹自然之美。(2分)用意:写前者意在表现对城市生活的嘈杂、拥挤、脏乱、虚伪的不满;(2分)写后者意在揭露人类对几近于永恒的自然的改变与破坏,从而表达自己的生活理想。(2分)(该题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切入,考查考生对全文思路的把握。解答时,可筛选出含有“蓝调”一词的句子,逐句理解其意义,然后进行归纳。)
    19、答案:(1)一旦人意识到自己需要为生存而劳累,那么这个劳累强度就会越来越大。(3分)(2)纯粹的自然已经被破坏,我们再也无法体验纯粹自然之美。(3分)【(1)本句是一个比喻句,其前一句是说人为了生存而劳累,本句运用比喻则是为了进一步说明劳动强度会越来越大。因此,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要对前面的句子有准确的把握,要注意语境。(2)本句是一个对所在文段进行总结的句子,其中“追问远古永远是浪漫的”,针对的是“我”“看过”的“一本地理杂志”中的“纯粹之道”;而“远古的环境不像今日的生存环境,在追问中变得不开心了”则是对由书本回归现实的失落的概括。】
    20、答案:作者写海浪的“单调”,意在引出下文,揭示自然之哲理——“简单产生了大美”,(2分)并将海浪的“阔大”“毫无掩饰”和城市的局促、虚伪进行对比(2分),含蓄倡导为人也要如“海浪”,真诚坦荡(1分)。(该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和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层面去答题。)
    21、答案:DE(A“热闹至极的曲折表达”的说法错误。B“城市和海洋互相彰显着对方的美”,作者褒海洋而贬城市,海洋有鲜明的个性与特质,而城市的个性、特质则显不足。C“有意表现了……失落感”不符合文意。)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瓦的音乐
  • 下一篇:我凝望过,我祝福过
  • 【推荐文章】

  • 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原文】 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

  •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原文】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

  • 塞下曲(其一)

    【原文】 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

  • 天净沙·秋思

    【原文】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请根据你的观察、

    【问题】 右图是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请根据你的观察、理解和联想谈谈这个图案的创意...

  • 破阵子·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 【最新文章】

  • 漓江情韵
  • 成功也会成为包袱
  • 22.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样式。撰写对联要按
  • 宋人或得宝,献诸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
  • 永不疲劳的奥秘
  • 我为什么打你
  • [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
  • 盼望
  • 贵在养成良好习惯
  • 4.面试结束后,一位评委对陪他去的母亲说,“
  •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 整容
  • 陋室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