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的路
作者:曹旭 文章ID:5217 浏览:
校园的路
曹旭
⑴路,是大地的藤蔓,大地的神经,大地的网络,大地的风景——三十年前,一个甚至来不及脱下油腻手套的工人,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中了头彩般的,沿着阳光洒满的路、沿着风景,梦游般进入我们的学校,开始桃花源里的生活。
⑵记得第一天报到,来到门前一看,很失望。想不到大门是用松柏和纸花搭在路上的门楼,和人民公社大队部里扎的门楼没有什么两样,过了门楼,便是菜花田和养鸭场;左边是河,右边是岸,鸭群在阳光下拍着翅膀大笑着欢迎我们。要不是牌楼上挂着大学的牌子,我们以为走错了路。鸭群和春天的油菜花——这张老照片,定格在学校的档案馆里。
⑶时代变化,风景变化,路也在变化。
⑷学校最早的是土路。土路的前身,是连接村庄和村庄之间的田埂,是江南星罗棋布、蛛网般田间小路中的一条。现在的学生寝室,是农民养猪养牛的饲养场;教学大楼是一片菜田;图书馆是打谷场,食堂是老农民干活累了,蹲下来吸口烟的地方。
⑸很多人都是踏着土路进来的。土路混着细沙,旱天黄尘飞扬;雨天,脚便在泥泞中跋涉。但是,等我们进来,先辈已经把土路走完,让我们走用石块铺成的弹硌路。
⑹铺得整整齐齐的弹硌路,像一条河床;来来往往的老师和学生,尤其是一下课,涌出教室的学生像涌出闸门的流水,“哗哗哗”地在上面流淌。弹硌路有缝,一有缝,就透气;一透气,就长草;一长草,路就活了;路一活,不仅春天会绿、秋天变黄,并且与我们的脚有交流。走在石缝小草的弹硌路上,仿佛有一种走在公园里的感觉,给人一种乡土情怀。所以,铺成水泥路以后,我们都有点恨这条水泥路,宁可绕圈子,也不走它。弹硌路消失了以后,一直让人很怀旧,现在要铺就难了。
⑺那时,学校里所有的路都像我们上课的老师一样,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普普通通,朴素得有点令人诧异。但现在不同了,现在主干道两侧,已铺成花岗岩。深红、浅灰搭配的花岗岩,气派豪华,令春天回归的燕子找不到方向;让朴素惯了的人看来,还可以说有点奢侈哩!
⑻百万计的学生、老师都走过校园的路;路曾经默默地经受我们亿万次的踩踏。但每逢毕业,我们只会异口同声地感谢老师、感谢领导,从来没有想到感谢校园的路。一直承受路指引和恩惠的人,开始甚至还埋怨路的单调,埋怨从寝室到食堂到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
⑼所有的路都是缓缓向前转动的录像磁带,把行人的姿势和声音录下来。我在路上想心事,欢乐的心情、悲伤的故事、考试的成绩、鸡虫的得失,都被路拍摄下来,虽然很多年过去,我忘了,印象模糊了,但路还记得。
⑽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学校和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机会。学校发展,路目睹了变化,并且是这一变化的证明。而我也是在弹硌路、水泥路、花岗岩路上,从工人走向学生,从学生走向老师,然后走向教授和图书馆馆长位置的。
⑾学校的路和天下的路相通,许多弯弯曲曲,从高山、大河、边陲、广漠来的路,都朝学校的路聚拢;学校是美丽浩渺的湖,无数溪水流到这里,聚集在一起,迎接日出日落,听百鸟和鸣,然后从这里分岔,从车站到车站,从机场到机场;奔向各自的海洋——
⑿一届一届的学生,使我们学校的路越走越宽广。
⒀最后说一说路口,路口是一种标识,长着几棵高大的树,是约会、集合以及晚上彩云等待月亮的地方。路口比较宽阔,那里,经常是万里分歧的开始,因此许多送别就在路口。
⒁我留校当老师以后,在路口送别毕业生的次数,数不清了。
⒂今年校庆聚会,老同学要来,我就在路口等他们。我要捧九十九朵玫瑰花,赠给三十年前同在那个幸福的春天里相遇的有缘人。
(2008年12月27日《解放日报》)
【问题】
12.从全文看,开头两段描写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3.文中“校园的路”是怎样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特别怀念“弹硌路”?(4分)
答:
14.第八段到第十段,主要以什么手法描写和揭示了“路”的哪些内在意义?(4分)
答:
15.最后五段分别描写了“路”和“路口”,两者的异同是什么?(4分)
答:
16.这篇散文不仅仅只是描写了“校园的路”,那么究竟还描写了哪些“路”?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你作简要分析和评价。(5分)
答:
【参考答案】
12.以三十年前“沿着阳光洒满的路”走进大学,将笔触延伸到当时乡村田野般的校园,为下文具体描写“校园的路”及其变化提供参照和背景。(3分,直接回答“为下文提供参照和背景或“作铺垫”“引出下文”等只要分析表述恰当,就可得满分。)
13.从土路到弹硌路,再到水泥路,最后是花岗岩路。(2分)一是作者进校园时走的就是弹硌路;二是弹硌路能长草,有生机;三是弹硌路有走在公园的感觉,能给人以乡土情怀。(2分)
14.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描写并揭示了“路“给人以指引和恩惠,记录人的生活经历和“目睹”(见证)个人成长、学校发展等多种内在意义(3分)。
15.都采用“路(口)”和“人”高度融合的角度(或“都是从汇聚和分岔的角度”)(1分);对“路”的描写,重点是“相通”,以“聚拢”和“分岔”点名了“学校的路越走越宽广”;而描写“路口”,重点是“标识”,回顾数不清的“送别”,留下欢聚的等待(3分)。
16.至少还描写了自身成长之路、学校发展之路和改革开放之路等(2分)。这样的构思可以由点观面,以少知多,据实表虚,既使文章脉络清晰,主题突出,又让作品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依托“校园的路”这一有限的空间,汇集和生发诸多相关信息,融入真情实感,借助多种艺术手法和形象鲜活的语言编制了优美动人的意境,给读者以审美享受和回味思索(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