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受遗诏
作者:未知 文章ID:5220 浏览:
诸葛亮受遗诏
章武三年春①,先主于永安②病笃③。召④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⑤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⑥。若嗣子⑦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⑧。”亮涕泣曰:“臣敢竭⑨股肱⑩之力,效⑾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⑿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⒀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章武:刘备的年号。三年:公元223年。②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③病笃:病重。④召:召见。⑤谓:对……说。⑥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⑦嗣子:此指刘禅。嗣,继承。⑧君可自取:您可以取而代之,即自己做皇帝。⑨竭:用尽。⑩股:大腿。肱:自肩至肘的部分。股肱: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⑾效:献出。⑿敕:告诫,嘱咐。⒀事:侍奉。
【问题】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译文:
8.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答:
9.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多次提到报先帝,根据本文说一说报先帝的原因。
答:
10.有歇后语“刘备摔孩子一一收买人心”。根据刘备给诸葛亮说的话,谈谈你的看法。鼓励有创新的表达。
答:
【参考答案】
7.我一定尽一个辅臣应尽的力量,忠贞不二,一直到死。
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9.(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见解,自圆其说即可。)
例:
原因一:出师表中说的清楚,“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遂感激先帝知遇之恩。
原因二:话中有话,目的有一个,要刘禅尊他,利用先帝遗诏压刘禅,摆资格,抬高自己威望。
原因三:要刘禅按照他和刘备生前制定的政治路线走。
原因四:避祸自保。别以为刘备对诸葛亮就那么信任,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那番话焉知不是试探?后主虽然糊涂点,但也不至于什么也不懂。有这么厉害的权相在朝,那年头姓曹的姓孙的都能当皇上,谁能保证诸葛亮不想当皇上呀?后主不这样说,但不一定不这样想;后主不这样想,别的大臣不一定不这样想呀。所以后主对诸葛亮不可能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诸葛亮为了保护自己,以北伐为由长期掌握兵权居于军中,又不用长期在成都办公,免遭暗算。
原因五:握权挟主。曹操能挟天子令诸候,诸葛亮不会吗?诸葛亮在前后两表中反复提到先帝遗愿,兴复汉室……其实是在用刘备压后主就范。诸葛亮坚持北伐,就造成一种印象:诸葛亮始终在坚持先主的思想,是兴复汉室的忠臣。坚持北伐,诸葛亮就要统率全军,那时候谁握军权谁说了算呀。有这么多军队在自己手中,还有什么担心的吗?
原因六:培植亲信:凡是和诸葛亮从征的,用现在话说那就是战友,那是啥感情呀?同时,对于看不上的也可以借机铲除。李严就是例子。
原因七:提高自己在三国中地位:他的地位够高的了,以至于人们只知有诸葛而不知有后主。
原因八:转移国内矛盾:在《出师表》中说“益州疲蔽,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可见国内形势也不太好,用北伐能唤起人民的信心。《后出师表》中还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可见,北伐亦属无奈。
10.(有理有据,有自己的见解,自圆其说即可。)
例:
有人说刘备摔孩子有收买人心,我看不然呀。
首先:赵云在当时而可是员难得的大将,刘备的儿子还小,就算是拿利用价值而言以当时的乱世时期大将却实比自己孩子重要的多。
其次:赵云从曹营七进七出,血染征袍满身都红了,累的以是没有多少力气,赵云一直是刘备喜欢的大将,如果你是刘备,你是明君,你见到自己爱将为自己一幼子,险些没回来你不心疼吗?
再有:赵云在刘备落魄时跟随刘备,也可以说和刘备情同手足也只是没结义而以。也算是刘备的四弟了,齐备也是重情义之人,见到自己四弟那么惨能伤心吗?能不激动吗?如果赵云真死了又岂能不悔恨呢?
所以说刘备摔孩子不是收买人心,只是刘备的一时情绪激动,就是因为刘备太爱昔赵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