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炊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2年9月19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3日
作者:雷传桃  文章ID:5867  浏览:

    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有人说,炊烟是种在屋顶上的精神的庄稼;有人说,炊烟是抓在天空手里的小辫子;有人说,炊烟是一种朴素的记时方式;有人说炊烟是围着锅台转的娘对野孩子的柔声呼唤;有人说【    】。
    我说,炊烟是一种能让人感动得落泪的风物,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城市里,炊烟已然绝迹。没有土灶,没有柴草,没有烟囱,哪有炊烟。厨房革命,革掉的自然是老掉牙的炊烟的命。人间烟火,不必炊烟。时代的推陈出新,似乎炊烟与繁荣水火不相容。
    乡村是炊烟的最后一块领地。如今的乡村,早已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去年的燕子辗转归来,居然“找不到北”,旧巢旧巢安在否?燕子难觅旧巢,归人难觅炊烟。液化汽、沼气和电,取代了土灶、柴草和炊烟。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
    找一个晴好的冬日,我出发了。落叶树光秃秃的,视野开阔,无遮无拦。我经过微绿点点的麦田,目极之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是几间老屋子,竖起一根烟囱,像桅杆一样挺拔。早晨、中午和傍晚,烟囱分时段袅出一笔炊烟,蓝得自在,蓝得纯粹,蓝得无限透明。哇噻——
    可是,这不可能。“实践”等于“落空”,像是一块满怀试探性质的石头抛进了无穷无尽的深渊。节节拔高(鳞次栉比、日新月异)的乡村里,炊烟稀罕得像出土文物似的。
    我以一个诗人的浪漫,想象着无家可归的自己,在乡村,择一高地,学习鲁滨逊,以祖传的勤劳和智慧,盖一间土房子,砌一座土灶,烟囱通向屋外,捡来柴草,烧锅做饭,炊烟像快乐的孩子样在屋顶上一蹦三尺高……锅里煮着生活,烟囱袅起炊烟。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已……
    老实说,我被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炊烟征服了。
    炊烟在我心里袅出一笔葱茏的诗意。
    【我对炊烟的理解超越了贫穷的局限】。我嗅见了万千种气息,温馨而甜畅的家的气息。我心沉醉呵。
    炊烟在我心尖上打上一个硕大的结……
    也许,终有一天,我在课堂上讲解炊烟时,费尽口舌,打尽手势,孩子们仍然将头摇成拨浪鼓,满头雾水的样子让我心焦。我灵机一动,置课堂教学常规于不顾,燃起一枝纸烟,注目淡蓝的烟雾袅袅升起,声情并茂地说,看,炊烟就是这个样子!

【问题】
    1.概括本文的思想感情。(4分)
    2.在第一段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2分)
    3.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我对炊烟的理解超越了贫穷的局限”?(4分)
    4.加点的“节节拔高”可以换成“鳞次栉比”或“日新月异”吗?为什么?(4分)。
    5.也有人说,炊烟的消失,是一种进步。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作者借炊烟“正在马不停蹄地消失”,抒发对温馨而甜畅的过去生活的留念。(大意正确即可)
    2.略。
    3.在作者眼中,炊烟是家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是一种温馨而甜畅生活的象征。(大意正确即可)
    4.不能。因为“节节拔高”体现了乡村的渐变,“也植入了城市的因子,旧貌换了新颜”,使炊烟也稀罕起来。“鳞次栉比”既不能体现变化的过程,也不符合乡村的现实;“日新月异”,过于平淡和抽象。
    5.不设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条理清楚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荷花之谜
  • 下一篇:单纯
  • 【推荐文章】

  • 母亲

    【原文】 母亲 顾城 她在车窗上用手指画了一下,就不禁笑了,果然有层薄尘。她一笔一...

  • 圆明园残简

    【原文】 圆明园残简 王和声 ①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

  • 雪夜

    雪夜 [日本]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

  • 醉落魄

    【原文】 醉落魄 王千秋 惊鸥扑蔌。萧萧卧听鸣幽屋。窗明怪得鸡啼速。墙角烂斑①,一...

  • 送萧处士游黔南

    【原文】 送萧处士游黔南 白居易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

  • 吴中书事

    【原文】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蠢五湖上,国破...

  • 【最新文章】

  •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其名胜古迹在世界
  •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
  • 性格树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嫦娥1号”的最后壮举
  • 母亲
  • ①王安石登上飞来峰,极目远望,不禁豪情满怀
  • 山坡羊·潼关怀古
  • 雨季心理
  • ①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 8.仿照示例,根据所给材料,用一句话写出你所
  • 3.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中,
  • 4.以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
  • 7.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上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2
  • 8.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4周年,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