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戏
发布时间:2012年9月29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5日
作者:王国华 文章ID:5984 浏览:
作者:王国华 文章ID:5984 浏览:
有一年,老爹老妈被我从老家接来。我问他们:“听过二人转吗?”老爹说:“听过,咱们那边有卖碟片的,都是杂耍什么的,没多大意思。”我说:“我给你们放一张碟吧,纯唱的。”
我给他们放了《冯奎卖妻》。开饭时间到了,喊两位老人吃饭,一看,他们正坐在沙发上抹眼泪。
《冯奎卖妻》是典型的苦戏。这样的戏还有很多。有个传统相声叫《哭四出》,讲的是一位老太太高高兴兴去看戏,第一出看的是《白毛女》。白毛女苦啊,老爹被地主逼债,大年初一喝了卤水自杀。老太太进入情境,跟主人公一起哭个昏天黑地。有人劝她,老太太,别哭了,演完了,看下一出吧。下一出是《秦香莲》。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被韩琦追杀到庙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向韩琦哭诉详情。台上秦香莲哭,台下老太太哭。刚哭完,《孟姜女》又开戏了。这部戏更惨,孟姜女把长城都哭倒了,老太太能不跟着哭吗?接下来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太悲惨了,老太太哭着说:“我这不是看戏,我是吊孝来了。”
所谓戏剧化,不是复杂化,而是简单化,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其中尤以悲喜为最,丑角的插科打诨可以让人笑得肚子疼,而旦角的哭天抢地则把苦情做到了极致。苦戏经过几百年的打磨增删,字斟句酌,抓主轴情绪的能力炉火纯青。《窦娥冤》中有一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无论用哪种戏剧形式去唱,都感天动地,令人潸然泪下。
中老年人爱看戏,大概就是喜欢这种直逼情绪底线的感觉吧?
还有一种戏,就是卖弄唱腔,跳过来跳过去地逗嘴皮子。京剧以玩唱腔、玩流派、玩源流著称,一字一板都要讲究出处。这,却也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之一。人到中老年,情感和精神越来越麻木,一方面需要大爱大恨的刺激,一方面也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哼哼哈哈,仿佛儿童下意识地随口唱出的小调。两种方式,都属精神按摩。是按摩的两极。
公园里,老人们拉着胡琴,“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面无表情,不带一点感情色彩。
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呢,玩呗!
戏剧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仁义礼智信,一个一个细数端详。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墙头记》,木匠张老汉有两个儿子大乖和二乖,老汉年纪大了,轮流在儿子家中养老。因为每个月有长有短,两个儿子都不想多轮上一天,大儿子就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表演很滑稽,观众都哈哈大笑。【我不经意间一回身,看到一个中年人也在哈哈笑,笑得前仰后合,鼻涕泡都出来了】。
他可是村里有名的不孝之子啊!谁家孩子对父母不好,人们就愤愤地说,畜生!你别像某某某一样,打爹骂娘!这出戏简直就是专门给他演的,他应该惭愧才对,怎么倒像个没事人一样看热闹呢?
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或许他已经在内心深处论证了一千次,证明自己是孝顺的,如果说有摩擦,也是父母不懂事,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已。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他轻而易举地把自己开脱了出来。
苦戏或许可以让他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对入不了戏。戏啊,毕竟是戏。生活呢,还是生活。
(《读者·原创版》2011年第8期)
【问题】
15.作者围绕听戏,写出了听戏人的行为感受。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戏的功能种类 人的行为感受
第一种 苦戏 ①【 】
第二种 ②【 】 ③【 】
第三种 ④【 】 不羞愧看热闹
16.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中年人“笑”的对象和原因。(2分)
①“笑”的对象:
②“笑”的原因:
17.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戏啊,毕竟是戏。生活呢,还是生活。”一句的含义(5分)
答:
【参考答案】
15.①喜欢情绪直逼底线的感觉(1分)②卖弄唱腔的戏(1分)
③不带感情色彩、玩(1分)④有很强的教化功能的戏。(1分)
16.①笑的对象是:《墙头记》里的大儿子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这出戏中,演员的滑稽表演。(1分)②他认为,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1分)
17.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2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2分)苦戏或许可以让听戏人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有的人绝对入不了戏。(1分)
我给他们放了《冯奎卖妻》。开饭时间到了,喊两位老人吃饭,一看,他们正坐在沙发上抹眼泪。
《冯奎卖妻》是典型的苦戏。这样的戏还有很多。有个传统相声叫《哭四出》,讲的是一位老太太高高兴兴去看戏,第一出看的是《白毛女》。白毛女苦啊,老爹被地主逼债,大年初一喝了卤水自杀。老太太进入情境,跟主人公一起哭个昏天黑地。有人劝她,老太太,别哭了,演完了,看下一出吧。下一出是《秦香莲》。秦香莲带着两个孩子,被韩琦追杀到庙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向韩琦哭诉详情。台上秦香莲哭,台下老太太哭。刚哭完,《孟姜女》又开戏了。这部戏更惨,孟姜女把长城都哭倒了,老太太能不跟着哭吗?接下来是《祥林嫂》,祥林嫂的命运太悲惨了,老太太哭着说:“我这不是看戏,我是吊孝来了。”
所谓戏剧化,不是复杂化,而是简单化,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其中尤以悲喜为最,丑角的插科打诨可以让人笑得肚子疼,而旦角的哭天抢地则把苦情做到了极致。苦戏经过几百年的打磨增删,字斟句酌,抓主轴情绪的能力炉火纯青。《窦娥冤》中有一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无论用哪种戏剧形式去唱,都感天动地,令人潸然泪下。
中老年人爱看戏,大概就是喜欢这种直逼情绪底线的感觉吧?
还有一种戏,就是卖弄唱腔,跳过来跳过去地逗嘴皮子。京剧以玩唱腔、玩流派、玩源流著称,一字一板都要讲究出处。这,却也是很多人喜欢它的原因之一。人到中老年,情感和精神越来越麻木,一方面需要大爱大恨的刺激,一方面也需要没有任何意义的哼哼哈哈,仿佛儿童下意识地随口唱出的小调。两种方式,都属精神按摩。是按摩的两极。
公园里,老人们拉着胡琴,“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面无表情,不带一点感情色彩。
还有什么需要表达的呢,玩呗!
戏剧有着很强的教化功能。仁义礼智信,一个一个细数端详。小时候看过一出戏,叫《墙头记》,木匠张老汉有两个儿子大乖和二乖,老汉年纪大了,轮流在儿子家中养老。因为每个月有长有短,两个儿子都不想多轮上一天,大儿子就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表演很滑稽,观众都哈哈大笑。【我不经意间一回身,看到一个中年人也在哈哈笑,笑得前仰后合,鼻涕泡都出来了】。
他可是村里有名的不孝之子啊!谁家孩子对父母不好,人们就愤愤地说,畜生!你别像某某某一样,打爹骂娘!这出戏简直就是专门给他演的,他应该惭愧才对,怎么倒像个没事人一样看热闹呢?
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或许他已经在内心深处论证了一千次,证明自己是孝顺的,如果说有摩擦,也是父母不懂事,是别人不理解自己而已。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他轻而易举地把自己开脱了出来。
苦戏或许可以让他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绝对入不了戏。戏啊,毕竟是戏。生活呢,还是生活。
(《读者·原创版》2011年第8期)
【问题】
15.作者围绕听戏,写出了听戏人的行为感受。阅读作品,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戏的功能种类 人的行为感受
第一种 苦戏 ①【 】
第二种 ②【 】 ③【 】
第三种 ④【 】 不羞愧看热闹
16.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中年人“笑”的对象和原因。(2分)
①“笑”的对象:
②“笑”的原因:
17.结合文章内容,理解“戏啊,毕竟是戏。生活呢,还是生活。”一句的含义(5分)
答:
【参考答案】
15.①喜欢情绪直逼底线的感觉(1分)②卖弄唱腔的戏(1分)
③不带感情色彩、玩(1分)④有很强的教化功能的戏。(1分)
16.①笑的对象是:《墙头记》里的大儿子把老父亲撂在二儿子家的墙头上这出戏中,演员的滑稽表演。(1分)②他认为,戏里演的是别人,跟自己没任何关系。(1分)
17.戏剧把问题简单化了,把纷繁的生活简化为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悲与喜。(2分)无奈人生是复杂的,各种可能性都有。(2分)苦戏或许可以让听戏人陪着主人公掉泪,但在大是大非面前,有的人绝对入不了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