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0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30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6151  浏览:

【原文】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作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罐子里是甚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蛤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

【问题】
    2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2分)
    22.上文是小说第27回的节选,该章回叙述的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叫做【    】。(2分)
    23.文段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妖精的主要性格特点分别是【    】、【    】、【    】、【    】。(4分)

【参考答案】
    21.西游记
    22.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答“三打白骨精”得1分)
    23.嫉(疾)恶如仇、人妖不分(忠奸不分)、搬弄是非、诡计多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三好生”
  • 下一篇:晏子谏杀烛邹
  • 【推荐文章】

  • 知乐者常足

    【原文】 知乐者常足 (1)知乐者常足与知足者常乐,虽然只是两个字互换,内涵却大相...

  • 江畔独步寻花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

  • 采桑子

    【原文】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 日前,淮安市委提出了“学在淮安”的号召,全

    【原文】 日前,淮安市委提出了学在淮安的号召,全市中小学积极响应。根据学在淮安的...

  •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原文】 古人服装中的口袋 朱筱新 ①古人的服装与今人的服装差异很大。其中,在古人...

  • 咏柳

    【原文】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 【最新文章】

  • 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
  • (5)孔子说过的“【 】,【 】。”精辟地论
  • 儿时的恶作剧
  • 植物的抗旱本领
  • ③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表达
  • 知乐者常足
  • 细菌生产新能源
  • 奋斗,是生活给予的最高报酬
  • 三峡猿啼之谜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 ⑸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忧国忧民的思
  • ⑷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
  • 2.下面文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
  • 江畔独步寻花
  • 2.下边一副对联,觉得下联有一处不符合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