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1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6182  浏览:

【原文】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①我国明朝的李时珍(1518—1593),是世界上伟大的药学家。他的名著《本草纲目》,记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则,先后被译成英、法、俄、德、日、拉丁等10余种文字,成为国际一致推崇和引用的主要药典。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的学术见解是高超的,他的分类方法符合现代的科学原则。该书于1596年问世,比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自然系统》要早一个多世纪】。
    ②李时珍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固然由于他批判地总结了前人的成果,“搜罗百氏”,旁征博引,参考八百余家;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忠心为百姓服务的精神。他认识到这项工作对百姓有利,因而用了近30年的时闭,三次改写,才最后成书。在写作过程中,他不辞辛苦,深入实际,“访采四方”,先后到河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收集标本与药材。他治学态度严谨,一丝不苟。例如,为了证实前人所说“穿山甲诱蚁而食”,便亲自动手,解剖穿山甲,结论是:“腹内脏腑俱全,而胃独大,常吐舌,诱蚁食之,曾剖其胃,约蚁升许也。”
    ③李时珍写《蕲蛇传》,也是一个有益的故事。他父亲李言闻,研究了蕲州的特产艾叶,写成了《蕲艾传>,他读后很受启发,便决心写一本《蕲蛇传》。开始他只是从蛇贩子那里观察白花蛇,有人告诉他,这不是真正的蕲州蛇,真蕲蛇“其走如飞,牙利而毒”,人被咬后会迅速致死,是当时皇帝指定进贡的制药珍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时珍不顾危险,几次爬上龙峰山去观察蕲蛇,目睹了它吃石南藤及被捕情形,了解了它的形体与习性上的特点,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李时珍很重视这种研究方法,认为这样可以“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作者:王梓坤选自《科学发现纵横谈》,有删改)

【问题】
    17.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    】。
    18.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
    19.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
    (1)这部巨著不仅对医药,而且对生物、矿物和化学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2)李时珍不顾危险,……终于写出了很有特色的《蕲蛇传》。
    20.解释第③段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含义,并说说它体现了李时珍的什么精神?(3分)

【参考答案】
    17、逻辑顺序(2分)
    18、作比较、列数字(答对1点得1分)
    19、(1)答:突出了《本草纲目》的影响之广(1分),贡献之大(1分)。
    (2)答:突出了李时珍完成《蕲蛇传》的艰辛过程。(2分)
    20、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指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或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1分)表现了李时珍科学求实、献身事业的精神(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伟大的悲剧(节选)
  • 下一篇:习惯的力量
  • 【推荐文章】

  •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原文】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林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

  • 谢公亭①

    【原文】 谢公亭①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

  • 西江月

    【原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身为女孩

    【原文】 身为女孩 周慧 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哦,女孩是...

  • 浪淘沙·中秋雨

    【原文】 浪淘沙 中秋雨 萧汉杰【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

  • 赠卖松人

    【原文】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

  • 【最新文章】

  • 4、汶川“5.12"大地震后,亲历地震的灾区孩
  • 小议传统教育
  •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 与朱元思书
  •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
  • 谢公亭①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 种春风
  • 纳米技术与百姓生活
  • 我的她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 好好活着就是爱
  • 4、天将降大任手是人也,必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