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⑴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4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8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6481  浏览:

【原文】
    ⑴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⑵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树。
    ⑶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
    ⑷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⑸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⑹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⑺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⑻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也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⑼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几棵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葱更挺拔。
    ⑽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⑾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就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⑿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⒀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倚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⒁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⒂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她平静地笑了,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⒃他一下怔住了。
    ⒄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⒅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有删改)
    (作者:凌可新)

【问题】
    14.(1)根据语境,说说下面加点的词的含义。(2分)
    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都是渴求的光芒。
    答:
    (2)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说说“他”终于明白了母亲的什么。(2分)
    答:
    15.(1)用“//”将上文划分为两个部分。(在下面序号间划)(2分)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⑼⑽⑾⑿⒀⒁⒂⒃⒄⒅
    (2)写出这两个部分的大意。(2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3)请给这篇文章拟一个标题。(2分)
    答:
    16.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孩子人小力弱,但他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这说明他很有志气,愿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做好一件事,这也是他后来成才的关键内因。
    B.母亲本来不想送这个残疾的儿子上学,是因为不相信他能成才。
    C.孩子白天给小树浇水,从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母亲了解到一个残疾孩子对平等关爱的渴求。
    D.“大家都叫他阳光”,是因为这孩子的“脸上永远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他“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17.作者不在前面直接写孩子每天半夜起来喂树一泡童子尿,而在文章最后才由母亲来说破,作者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18.文中的孩子身残志坚,在你读过的名著中也一定有这样的榜样,请你写出一个这样的例子。(4分)
    书名:《【    】》(1分)
    身残志坚者:【    】(1分)
    事迹(60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
    14.(4分)
    (1)(2分)“擎”是用手向上托着的意思(1分),写出了小孩子渴求栽下那棵弱小树苗的郑重诚恳(1分)。
    (2)(2分)他明白了母亲永远是最爱自己的儿子的,愿意为自己儿子付出一切
    (1分)。母亲是最了解自己儿子的,儿子的任何事都瞒不过她(1分)。
    15.(6分)
    (1)(2分)⑴—⑺//⑻—⒅或⑴-⑽//⑾-⒅
    (2)(2分)第一部分: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
    第二部分:母亲成全了一个孩子。(意思对即可)
    或:第一部分:孩子认真种树的态度,让母亲决定送孩子去读书。
    第二部分:成才的孩子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心。
    (3)(2分)成全一棵树
    16.(2分)C
    17.(2分)这样写使文章跌宕有致,曲曲折折,引人入胜(2分)。
    18.(4分)
    示例: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分)
    身残志坚者:保尔·柯察金(或保尔)(1分)
    事迹:保尔十三岁参加革命,后来参加修建铁路,因病致残,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成功。(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
  • 下一篇:(甲)全康桥最雄伟的建筑,是王家学院的教堂。王家学院的教堂
  • 【推荐文章】

  • 灵隐寺

    【原文】 灵隐寺① 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②,龙宫③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④...

  • 人生可以创新

    人生可以创新 王伟勇 ①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②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

  • 水调歌头

    【原文】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

  • 岁夜咏怀

    【原文】 岁夜咏怀① 【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

  • 赤壁

    【原文】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

    【原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

  • 【最新文章】

  •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
  • 灵隐寺
  • 相识成都细雨中
  • 材料一:受疫情影响,包括2020年春节档影片《
  • 中国人使用纸张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因为中
  • 6.下面是对相关文学名著内容的陈述,请判断
  • 父亲的画面
  • 森湖中学九年级一班为迎接奥运火炬入川传递,
  • ①城市,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是人类社会进入文
  • 生命的品格
  • 人生可以创新
  • (5)《琵琶行(节选)》中描写琵琶女羞怯形
  •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
  • 【甲】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
  • 黑色金子──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