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
作者:李丹崖 文章ID:6500 浏览:
【原文】
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
李丹崖
①小时候,我曾在墙角的空地上种过一棵玉米,从它冒出嫩黄嫩黄的玉米芽儿开始,我就给它浇水、施肥,许多人都说,单棵的玉米是长不高的,就像孩子吃饭,没有别的孩子和他争着吃,饭是不香的。我不信,依然坚持给它浇水施肥。
②一个月后,一条凌霄的藤蔓,水蛇一般攀上了玉米棵,不久就和玉米一样高了。再过一个月,玉米长得比我高出了半头,还开花了,懂农事的大人们又说,还是赶紧拔掉这棵玉米吧,单独的一棵,不能授粉,就不能结玉米,只能当柴烧。
③我还是坚持把玉米留了下来,几天后,【凌霄开花了,整棵玉米如穿上了火红的裙子,非常喜人,破天荒地将蜂蝶招到了墙角,嘤嘤嗡嗡地飞舞其间】。
④那个秋天,玉米棵上结出了四个大个头的玉米棒子,个个籽粒饱满,玉米棵上的凌霄也开了整整两个多月,成了墙角的动人风景。
⑤大人们自己也觉得纳闷,【这样的玉米怎么会结果呢】?
⑥后来,他们悟出了道理,原来是凌霄和玉米互相帮助,孤零零的一棵玉米,本来是没有劲头往上长的,突然凌霄为它增加了重量,它若不往上长,势必会被凌霄缠死,于是,玉米为了免于灭亡,拼命地积聚能量使自己强大。玉米在和自己较劲的过程中,赢得了这场胜利。凌霄开花,又帮玉米招来了蜂蝶,那些蜂蝶有些来自田间的玉米丛里,尾部沾上了田间玉米的花粉,无意中竟给墙角的这棵玉米授了粉。
⑦跟自己较量,和别人共用能量,原来这就是玉米和凌霄实现共赢的奥秘啊!把这一道理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吗?
⑧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擅长走别人很少走过的路,无边的孤寂摧垮不了他,漆黑的夜幕吓退不了他,他们永不停步地赶路,最终,他们成功了。你若问他,你是怎么扛过来的?他会说,我一直觉得路的前方,还有一个更光明的“我”在等着我,我要迎头赶上去。你若再问他,在追赶前面那个“我”的时候,就没有遇见一丁点儿“路障”吗?他会说,我在追赶自己的那个“我”的时候,别人也在追赶属于他们的“我”啊,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扫清了“路障”!
⑨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是生命道路上的两条铁轨,沿着它们,我们奔走在通向成功的路上……
(选文有改动)
【问题】
23.如果将第②段中加点的“懂农事的”删去,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3分)
24.文章①~④段按时间顺序写作,有什么好处?(4分)
25.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4分)
26.请从结构上说说第⑤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27.本文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3.(3分)“懂农事的”是指整天在地里侍弄庄稼的大人,他们熟悉玉米等庄稼的习性和生长规律,因此他们的意见有权威性。如果将这几个字删去,“大人们”所说的话就少了那种特有的权威性,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24.(4分)按时间顺序来写,既符合玉米“生长、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又突出了“我”的坚持使玉米打破了大人们的固有看法,为后面探寻玉米结果的原因作铺垫。
25.(4分)该句采用比喻,将墙角那整棵玉米比作“如同穿了火红的裙子”,从色彩、外形等方面将凌霄缠绕在玉米上开花的情状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让人如见其景。“嘤嘤嗡嗡”模拟了蜜蜂在花间飞舞时发出的声音,既表现出墙角的生机,又衬托了凌霄花开得热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6.(3分)承上启下。以“这样的玉米”承接上文,以“怎么会结果呢”设问,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对玉米结果原因的深入分析,使文章自然转入下面的议论。
27.(4分)以自己小时候曾种了一棵玉米为切入点,先叙述这棵玉米在别人的疑惑中开花结果的奇异经历,再由这一经历引出议论,然后由物及人,点出“和自己竞争,与别人合作,谋求共赢”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