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新时代中学生的新形象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7日  更新时间:2024年6月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6786  浏览:

【原文】
    新时代中学生的新形象
    社会在向前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以新的形象展现在新的时代。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同样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的形象去面对新的时代,以新的特点去适应新的时代,这对每个中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中学生应具备这样的新形象:敢于创新,重于实践,还要学会为人民服务。
    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显得极其重要。创新贯穿于人类发展的任何时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社会发展的关键、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社会的财富。一个国家只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创新就要被淘汰,就要被消灭。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在新时代中,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如果没有创新精神,是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所以说,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斯形象。
    除了创新,实践也很重要。有了新方法,不去实践,也只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意义。学校之所以重视我们中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就是想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将新的创意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有利于我们良好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创新能力也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且,我们能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只有你亲自做了,体验了,才会有新的感受,“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重于实践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中学生必须做到的。一个不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又怎能谈得上具备斯时代的新形象呢?如果不为人民服务,他心中只有自我,是难以有所作为的。有些中学生认为要为人民服务就得大有作为,其实不然,只要能补一块砖,添一片瓦,都是可以的。所以说,为人民服务是中学生庄具备的断形象。
    在新的时代里,我们中学生要具有靳的形象。我坚信,只要我们具备敢于创新、重于实践、乐于为人民服务的新形象,我们中学生是能够与时俱进的!

【问题】
    16.修改下面句子,使之表意明确,语法规范。(3分)
    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在于为人民服务。
    答:
    17.从下面句子中删掉一些词语,使之与上下文表意一致,衔接得当。(3分)
    一个不热爱国家和人民的人,又怎能谈得上具备新时代的新形象呢?
    答:
    18.作者认为“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本文第二段内容能否支撑这一观点?为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
    16.(3分)下面几种修改都应视作正确答案。
    ①创新和实践,我认为它们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②我认为创新和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17.(3分)删去“国家和”。
    18.(4分)不能支撑。因为本段内容重点在强调创新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意义和作用,没有论述“勇于创新是中学生应具备的新形象”这一观点。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病毒——人类的竞争者
  • 下一篇:近来,深圳富士康公司出现了员工连续跳楼自杀事件,社会各界纷
  • 【推荐文章】

  •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原文】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 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

  • 暮春归故山草堂

    【原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

  • 珍珠项链

    【原文】 珍珠项链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淡粉色的,光泽很柔...

  • 完美的眼睛

    【原文】 完美的眼睛 李东晓 我在一所学校教美术。一个叫山子的同学悟性高,进步很快...

  • 临江仙

    【原文】 临江仙 陈克①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

  • 【最新文章】

  • 大爱不言愁
  • 宁静的野鸭湖
  • 因小失大(1)请说出这幅漫画的含义:有人为
  •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
  • 破阵子为陈同甫賦壮词以寄之
  • 孔子见罗雀者①,所得皆黄口②小雀。夫子问之
  •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有一句名言:“认识错误
  • 25.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一定会得到很多启发。
  • (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王旷,王羲之之
  • 春雪
  • 黄山绝壁松
  • 长江之歌
  • 4、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6分)乘车时希
  • 7、小说《麦琪的礼物》中,主人公想方设互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