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一笑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8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7466  浏览:

【原文】
    一笑
    ①齐白石老先生有一句座右铭:"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
    ②人生于天地之间,有人称赞,就一定会有人诋毁。这就像天气一样,有晴就有阴,有阳光普照,就难免有阴雨绵绵。这道理也许人人都懂,但真正能做到齐老那两笑,并不容易。
    ③别人夸奖,自然欢喜,高帽子谁不愿意戴呀!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聪慧,秉赋过人,二三十岁就官拜七品县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师──清乾隆年间的名臣尹文端辞行。尹文端问:你此去赴任,都准备了些什么?袁枚老老实实地回答:学生也没有准备什么,就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尹文端一听就有些不高兴,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能搞这一套,还是要讲究勤政务实呀!但袁枚说,老师你有所不知,如今社会上的人大都喜欢戴高帽子,像您老人家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呀!尹文端听罢此言,很是受用。袁枚不愧为才子,对世事洞明如镜,在不知不觉中,就将一顶高帽子送给了尹文端。
    ④连自以为高明的尹文端,都做不到"人誉之,一笑",何况普通人呢。如果一个人真正能做到"人誉之,一笑",那么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够了然于心,淡然处世,其人生境界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高度了。
    ⑤更进一步,如果能够做到"人骂之,一笑",那就更是了不得。
    ⑥有一段时期,释迦牟尼经常遭到一个人的嫉妒和谩骂。对此,释迦牟尼并没有恶语相向给予回击。他心平气和,一笑了之。直到有一天,这个人终于骂累了。这时,释迦牟尼微笑着问他:"我的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别人,别人不接受时,那么这个东西属于谁呢?"这个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当然是属于送东西的人自己了。"释迦牟尼又问:"【    】"这个人闻听此言,一时语塞。从此,他再也不敢谩骂释迦牟尼了。
    ⑦面对突如其来的诽谤和指责,释迦牟尼不为所动,表现出了少有的冷静与清醒。他不理睬,也不还击,不给对方以可乘之机。而是以他慈悲宽大的胸怀,让指责无处落脚,将谩骂化解于无形,让对方最终自惭形秽,败下阵来,而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⑧面对无聊的诽谤与谩骂,有时候,一笑其实就是最有力的还击。
    (作者:王虎林,有删改)

【问题】
    21.(2分)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2.(2分)联系前后文,将第⑥段中释迦牟尼的问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3.(2分)说说本文采用的两个事例在论证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24.(3分)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25.(3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
    21.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用自己的话提炼亦可,如:应微笑对待别人的赞誉与谩骂)(2分)
    22.那么谩骂又属于谁呢?(扣住"谩骂"这个核心词,句式相同即可,2分)
    23.第一个是从反面举例论证,第二个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24.总分式(1分),文章第一、二段引用齐白石的座右铭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至四段引用袁枚给尹文端戴高帽子的事论证"人誉之,一笑",第五至八段引用释迦牟尼妙对谩骂者的故事论证"人骂之,一笑"(2分)
    25.答题要领:一是要切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抽象概括和具体来说均可,1分),二是要有言之成理的启示。(2分),如:每当我在学习上取得一些成绩时,师长的夸赞、同学们的羡慕总会让我沾沾自喜,(1分)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真正的智者,对荣辱往往是一笑而过的。(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向一棵树鞠躬
  • 下一篇:材料1:截至5月12日,全球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累计曲线图。材
  • 【推荐文章】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原文】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林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

  • 谢公亭①

    【原文】 谢公亭①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

  • 西江月

    【原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身为女孩

    【原文】 身为女孩 周慧 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哦,女孩是...

  • 浪淘沙·中秋雨

    【原文】 浪淘沙 中秋雨 萧汉杰【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

  • 【最新文章】

  • 伯乐就是你自己
  • 5.根据下面消息的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
  • 6.学校开展了“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俗文化
  • 期末作文
  • 每朵花本应芬芳
  •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
  •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
  • ①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
  • ①习惯的力量很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习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 培根《论友谊》节选
  • 莫扎特的造访
  •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
  •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 习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