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

发布时间:2013年4月3日  更新时间:2024年7月14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9588  浏览:

【原文】
    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近读有关新解“上善若水”的文字,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②平和心态静如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致。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人生如是,遇事当有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争我高你低.忍耐、忍让一下也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者常在——不做亏心事,当个老实人,行得端、立得稳,有时眼前可
    能吃点亏,但最终不吃亏。
    ③正直为人明如水。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事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东汉名臣杨震在任时,旧部王密夜晚怀揣十金拜见,并称:“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辞拒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四知”足见杨震磊落的胸襟!
    ④轻看名利淡如水。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须知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人生必甚畅意。这正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虽身处闹市,耳畔却无车马之喧,超然物我之外,可谓人生一种境界。
    ⑤笑对坎坷韧如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无论自然界的灾害,还是生活上的挫折,当淡泊从容,沉着应对,宠辱不惊。若此,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⑥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问题】
    2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6.选文第②、第④两段位置可否互换?为什么?(3分)
    27.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8.选文第④段加点词“如此”指代什么?(3分)
    29.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是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写下阅读心得和评语。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给选文第⑤段作批注,写在下面的空白处。(3分)

【参考答案】
    25.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26.不能,因为“平和的心态”是“轻看名利”的前提。
    27.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具体生动地论证了为人要正直的观点。
    28.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
    29.提示:内容可批注具体启示:写法可答论证方法及作用;语言可从修辞、句式等角度回答。例:多处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坎坷韧如水”的观点。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 下一篇:①从小,我们就拒绝骄傲,自己不能骄傲,也不能接受别人骄傲。
  • 【推荐文章】

  • 夜坐池上

    【原文】 夜坐池上 朱槔①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

  • 菩萨蛮

    【原文】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

  • 望月有感

    【原文】 望月有感 白居易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

  • 摄山秋夕

    【原文】 摄山①秋夕 屈大均②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

  • 游走钢丝

    游走钢丝 ①陈逸飞走上艺术道路的第一个阶段,应该是1965年至1980年。陈逸飞自己习惯...

  • 己亥杂诗

    【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 【最新文章】

  • ①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
  • 10.下面提供的小说情节出自哪部作品?任选其
  • ⑶默写上、下句均含数字的诗句。①从李白《望
  • 病毒是一种完全寄生的、没有任何代谢机制的微
  • 3.模仿下面的诗句再写一个句子。(2分)理想
  • 看海
  • 率真孔子
  • 《上枢密韩太尉书》选段
  • ①在横线上自由选写初中文言诗中的写景美句,
  • 5.提取下面文段中的关键信息,将其写在横线
  • 11.今年“五一”长假,小明到北京参观了“神
  • 10.“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
  • 9.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中的格
  • ①距离高考还有二十多天了,高三复习进入了白
  •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②之食】。故人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