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亲情呼唤

发布时间:2013年5月7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3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10408  浏览:

【原文】
    亲情呼唤
    田庄村十字街口是个热闹场所。村里人好在那里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好在那里张贴各种启事,广而告之。
    信息时代,乡下人也懂得传递信息的重要性了!
    这天早晨,红艳艳的太阳升起来时,一张红艳艳的启事也在那里贴了出来。村里人好事儿,不管下地的还是回村的还是担水洗衣服碾米磨面买油盐酱醋的,都一齐立在那里,争相观看那张启事。
    其实那是一则寻物启事,具体一点讲是一则寻狗启事,有人把狗丢了,请乡亲们协助查找,把狗送还给主人。
    那启事写道:
    各位乡亲,各位亲朋好友:
    因我们小夫妻两个一时疏忽大意,走失了家里养着的小狗“亲亲”。“亲亲”是一只京巴狗,憨态可掬,玲珑可爱,浑身皮毛如雪,惟脑门处染有一片红色,我们戏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亲亲”悟性极高,很有感情,很有礼貌,能给我们叩头作揖敬礼,还能对我们喊爸喊妈,十分乖巧伶俐。“亲亲”嘴馋,非鸡鸭鱼肉不吃,非鲜奶果汁不喝……自“亲亲”五天前丢失后,我们夫妻两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整日惶惶然怅怅然,焦头烂额中已是重病在身,眼见灯干油尽奄奄一息。务请各位乡亲伸出友谊之手,搭救我们于水深火热之中!
    有提供确切线索者,酬谢人民币3000元!
    有将“亲亲”送还者,酬谢人民币8000元!
    A.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谨此启事!
    寻狗人:仁杰、艾荷花
    2003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启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夸这只狗福大命大,摊上这么一对“爸爸妈妈”,是前生的造化;有的说现在的事情真是说不清了,怎么一只小小的哈巴狗比一个大活人还值钱……慷慨激昂或扼腕叹息地议论完了,却又该下地的下地,该回家的回家,该干啥干啥。就在谁也没有注意的时候,又一张红艳艳的启事紧挨着那张启事红艳艳地贴了出来,字迹比那张启事的字迹还大!
    这是一张寻人启事。
    寻人启事写道:
    各位乡邻,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不幸,我们老夫妻两个的儿子于五年前丢失——他结婚以后一直没有到过我们的家。我们的儿子28岁,西装革履,背头长发,因担任包工队的头头儿,活得十分潇洒。他最大的爱好是喜欢养狗,有狗就会有他!
    现在,我们老两口均已年过古稀,体弱多病,生活窘迫,衣食无着,急需有人照料。我们不求鸡鸭鱼肉,不求鲜奶果汁,
    只要粗茶淡饭,只要温饱而已!
    B.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烦请各位乡邻帮我们一把,协助我们把儿子找一找——告诉您一条线索,到狗群里找他!
    谨此启事!
    寻儿人:仁老栓夫妻
    2003年×月×日
    村里人看罢这则启事,照样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的说这则启事写得及时贴得及时,占的位置也好;有的说这启事写得有毛病吧?既然是寻人,为什么不把被寻的人的名字写出来?
    C.你只写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问题】
    19.小说标题“亲情呼唤”在文中有哪两层含义?(2分)
    ①【    】;
    ②【    】。
    20.根据两则启事提供的信息,你觉得仁杰是个怎样的人?(2分)
    21.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想想这些语言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分别用一个短语回答)(3分)
    A.仁杰、艾荷花:各位乡亲,您找的是一只狗,救的是两个人!
    B.仁老栓夫妻:儿子,回家来吧,你是娘生的爹养的呀!
    儿子,回家来吧,领上你的媳妇,抱上你的孩子!
    C.村里人:你只寻儿子,这样的儿子太多啦!
    22.寻人启事中,老人介绍自己的儿子“活得十分潇洒”。读完小说后,你认为仁杰、艾荷花活得“潇洒”吗?为什么?(2分)
    23.小说用两则启事展开故事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4.寻狗?寻人?!老人能寻回自己的儿子吗?请展开想像给小说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局。(100字以内)(4分)

【参考答案】
    19.①仁老栓夫妇呼唤儿子的归来;②社会对亲情的呼唤。(2分,每小题1分。
    20.仁杰是个非常富有,酷爱养狗,不尽孝道,对父母无情无义的人。(意近即可。2分)
    21.A.爱狗如命(视狗如命)B.爱子情深(思念亲人或盼子归来)C.呼唤亲情(感慨万分)(3分,每处1分)22.仁杰、艾荷花活得并不潇洒。因为他们遗弃父母,不尽赡养之责,定遭世人的谴责和唾弃。虽物质生活富有,但精神上永远是乞丐。(2分,意近即可。)
    23.答案要点:①构成鲜明的对比②间接刻画了人物形象(性格)③使故事生动有趣,富有讽刺性。(3分,每点1分)
    24.提示:结局可以是多角度的。如:①儿子被老人的真情打动,回到老人身边,老人享受了天伦之乐;②老人没有寻回亲儿子,却寻回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③老人依靠法律手段,讨回公道,让儿子尽赡养之责。(4分,如有其他符合情理、扣住主题的答案亦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 下一篇:学会合作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