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谣言来源于污浊刷灵魂,它是散布者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
作者:未知 文章ID:10460 浏览:
【原文】
【 】
①谣言来源于污浊刷灵魂,它是散布者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捏造的谎言。
②谣言是可怕的:它有一种邪恶的力量,能给人的心灵带来莫名的恐慌;它能让人处于多疑猜忌的境地难以自拔;它能摧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给友情、爱情、亲情笼罩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对于那些不相信谣言的智者来说:谣言的力量却等于零——他们能识破谣言的真相,并且绝不会让谣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③蠢人常常会因为听信谣言而害人害己。战国时期,秦军进犯赵国,把赵国的门户重镇上党团团围住。赵王派廉颇率大军救援,走到长平时,上党已被攻下。面对秦军的凌厉攻势,久经沙场的廉颇知道秦军锐气正盛,便摆出一副要打一场持久战的阵势。秦军准备速战速决,可廉颇只守不攻。秦军害怕了,因为他们经不起拖!于是便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廉颇年老软弱,害怕进军。不敢出战,要让年轻力壮的赵括带兵,秦军就会因为害怕而溃败退走。赵王果然听信谣言,派赵括前去接替廉颇为将。结果是赵军大败,四十余万大军被秦将白起悉数坑杀。若不是魏国及时相救,赵国恐怕已经就被秦军顺势给灭了。赵王听信谣言的结果是:赵国差点招来灭顶之灾。
④愚蠢的人经不起谣言的迷惑,而智者却往往能化谣言于无形。同样是在战国时期,魏文侯派乐羊去攻打中山国,三年末下;在此期间,各种谣言纷起,说乐羊围而不攻是想拥兵自立。然而,谣言并没有动摇魏文侯对乐羊的信任,他一面派使臣慰问前线的部队,一面又加派作战的兵力。打下中山国归来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两个箱子,乐羊打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汗如雨下,原来箱子里都是说他有异心的奏章。试想,如果魏文侯当时听信了“乐羊想拥兵自立”的谣言,结果会是怎样?恐怕中山国依旧是中山国,而乐羊却早以成为刀下之鬼了。
⑤因为轻信谣言,【多少王朝走向没落,多少同邦离心离德】,【 】,【 】。谣言无腿,却能像风一样四处游走,一旦遇到昏庸发热的头脑,便会掀起狂涛巨浪,吞噬理智的航船,铸成无法弥补的大错。
⑥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谣言呢?让我们来听一个故事:一个人风风火火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您……”哲人打断他的话说:“等一等,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那人不解地问:“哪三个筛子?”哲人说:“第一个筛子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筛子是真实的吗?”来人说:“不知道,我从街上听来的。”“第二个筛子是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审查过了吗,是善意的吗?”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说:“第三个筛子是掂量。这个如此让你激动的消息重要吗?”那人不好意思地说:“都是街头巷尾的传说,无所谓重要不重要。”哲人说:“这消息既然一不确定是否真实,二非善意,三不重要,那就别说了吧,免得人们被这虚假的谣传所困扰。”
⑦朋友们,谣言止于智者,这我们把这三个“筛子”放在心中,相信我们一定能在谣言面前做一个“智者”,而不是谣言的迷惑者、传布者和受害者。
【问题】
22.本文可以用文章中心论点作标题,请将文章标题写在文前横线上。(2分)
23.请简要概括第③④段列举的事例论据,并说说它们分别证明了什么分论点。(4分)
24.文章除运用事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5.请根据上下文内容,仿照划线句子,在文中横线上写两句话。(3分)
26.读完全文,你一定知道该如何对待谣言了吧!请写下你的启发。(3分)
【参考答案】
22.2分。谣言止于智者。
23.4分。第③段:赵王听信秦军谣言差点招来灭顶之灾。证明“蠢人常会因为听信谣言而害人害己”。(2分)第④段:魏王侯不听“乐羊想拥兵自立”谣言,打下中山国。证明“智者能化谣言于无形”。(2分)
24.3分对比论证。用正反来年感方面事例对比,突出了相信谣言的危害,有力证明了中心论点。
25.3分。示例:多少事业毁于一旦,多少朋友成为对头。(内容是轻信谣言的危害,形式与画线句子一致即可)
26.3分。围绕“自己不造谣,不传播谣言,不相信谣言”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