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
作者:未知 文章ID:10623 浏览:
【原文】
【甲文】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问题】
7.选出词的用法、意义完全不同的一组( )
A.以: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去:则有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C.为:或异二者之为 全石以为底
D.其: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其岸势犬牙差互
8.选出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 )
A、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乃记之而去
B、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入则无法家拂士
C、然:佁然不动 满目萧然
D、也: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而其乐无穷也
9.任选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B.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名篇,虽同样优美生动,婉转曲折,却是各有千秋,表情达意不同。试比较两文主旨。
【参考答案】
7.C
8.C
9.译文:(这时迁客骚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
10.柳宗元从实处写景即寓情于景,借写幽邃之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范仲淹采用以悲景写悲情,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描绘两幅不同的览物画面,其目的不仅仅借以表明世人之多追名逐利、患得患失、喜悲无常,更主要的是将这些人与古仁人和“我”作鲜明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作者积极向上、忧国忧民的情怀,政治家立身行事、以天下为己任的准则,正大豁达的情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