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寂静除夕夜

发布时间:2013年6月15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8日
作者:梅朝霞  文章ID:10884  浏览:

【原文】
    寂静除夕夜
    梅朝霞
    ①除夕之夜,为什么整个村庄像熟睡一般寂静?
    ②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③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④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⑤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小年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放鞭炮则是一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们的母亲接二连三地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⑥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他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苦命的孩子,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⑦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应对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
    ⑧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⑨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我们就此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⑩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⑾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愿你们永远平安。
    (文章有删改)

【问题】
    19.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0.第⑧段“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中“风雨飘摇”写出了我们家怎样的境况?(3分)
    21.第⑧段“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熟睡一般鸦雀无声”,乡亲们在除夕之夜都未放鞭炮,这表现了乡亲们怎样的品德?(3分)
    22.第⑦段“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睡不着的我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下来。(不少于50字)(4分)
    2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⑩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24.读完文章后,请你写下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2分)

【参考答案】
    19.(2分)答案:①开篇点题。(1分)②用疑问句开头,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同时引出所要叙述的内容。(1分)
    20.(3分)答案:接二连三的灾难让我们家陷入了困境之中(3分)【或父亲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判刑15年(1分),母亲因刺激而疯(1分),衰老的姥姥带着4个孩子艰难度日(1分)。】
    21.(3分)参考答案:表现了乡亲们淳朴,善良无私,善解人意。
    22.(4分)答案提示:扣住“我”担心、惧怕的心理来写。
    23.(4分)参考答案:一个小举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给人带来的慰藉是终生的。
    24.(2分)答案提示:只要学生能扣住文章内容提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所提问题应是一个完整问句。)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沙尘暴与沙尘源
  • 下一篇:4.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2分)有人说
  • 【推荐文章】

  • 水调歌头

    【原文】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

  • 岁夜咏怀

    【原文】 岁夜咏怀① 【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

  • 赤壁

    【原文】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

    【原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

  • 磨难

    【原文】 磨难 赵燮 ①磨难有如一种锻炼,一方面消耗了大量体能,一方面却又强身健骨...

  •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原文】 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 许浑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

  • 【最新文章】

  • 村头那眼宋朝的老井,她收养了流浪的月亮。一
  • 中国人使用纸张比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因为中
  • 水调歌头
  • 津津有味嚼“薄膜”
  • 原谅
  • 7.你送扭伤脚的小华去医务室治疗,校医简单处
  • 古藤
  • 3.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划线处仿写一句,
  • 5.根据下面消息的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
  • ①你能想到吗?千百万年以来,地球的气候是由
  • 习惯的力量
  • 财富
  • (4)“烽火连三月,【 】”这句诗出白于“诗
  •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用“舍生取义”
  •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