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①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

发布时间:2013年8月10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29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11361  浏览:

【原文】
    ①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于是,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②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叙谈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处,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③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④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⑤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问题】
    19、海洋给我们提供的粮食和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的区别是:【    】。(2分)
    20、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答:【    】、【    】、【    】。
    21、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一句说:“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请在文中找出与“翻新:一词对应的例子:【    】(2分)
    22、第③段中画线的“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册,为什么?(3分)
    答:【    】
    23、请你为上文安一个恰当的题目(不要超过10个字)。(2分)
    答:【    】

【参考答案】
    19、(2分)传统意义上的粮食指的是大米、小麦、玉米,海洋食物指的是“其它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只要答后一句内容即可给分,其它答案不得分)
    20、(3分)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
    21、(2分)其中仅海带中,目前产量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用自己语言概括也可。)
    22、(3分)不能删掉。因为它是捕捞海洋浮游生物的必要条件(1分),如果删掉,就让人们误以为可以任意捕捞,不顾生态环境即可)
    23、(2分)不超过10个字,题目设计语言精练,紧扣文章内容,突出海洋食物对未来的意义即可,如“海洋是未来粮仓”,“人类未来离不开海洋”,未能突出未来意义扣1分,题目中没有“海洋(大洋)”一词不给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甲文)①有个孩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
  • 下一篇:①习惯的力量很大,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习惯的力量起初看起
  • 【推荐文章】

  •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原文】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吴程程 ①小时候林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

  • 谢公亭①

    【原文】 谢公亭①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

  • 西江月

    【原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身为女孩

    【原文】 身为女孩 周慧 经常有这样的教导:身为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哦,女孩是...

  • 浪淘沙·中秋雨

    【原文】 浪淘沙 中秋雨 萧汉杰【注】 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

  • 赠卖松人

    【原文】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

  • 【最新文章】

  • 4、汶川“5.12"大地震后,亲历地震的灾区孩
  • 小议传统教育
  •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 灾难铸就伟大的中国
  • 与朱元思书
  •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
  • 谢公亭①
  •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
  • 种春风
  • 纳米技术与百姓生活
  • 我的她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
  •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 好好活着就是爱
  • 4、天将降大任手是人也,必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