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信息量成倍翻新的今天,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快速、准确
作者:未知 文章ID:11368 浏览:
【原文】
①在信息量成倍翻新的今天,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源中快速、准确地捕获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且在与各种信息的碰撞中产生创新意识,已经变得十分重要。到目前为止,信息的主要形态仍旧是文字,所以,阅读的速率,在阅读中丢弃和选取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学生之必需。
②但是,现在又是一个“读图时代”,电视、电影、动漫作品以及多媒体正以强大的可视性、娱乐性和立体性,与文字进行着一场大规模地争夺青少年的“生死搏斗”。
③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迷恋于“读图”,而不喜欢阅读文字。他们喜好津津有味地翻阅一页中只有几句对话的动漫书,而不想涉及大部头的人文著作。因为文字阅读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转化才能成为可以接收的感情、形象或者情节——要吃力得多。
④这是当代教育中值得注意的倾向。
⑤图画怎么可能代替或者超越语言文字的功能呢?试将播放新闻的电视音量“静”去,我们往往看不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件。但是不看图像,单听语言,却能理解其大意。
⑥电视剧《红楼梦》怎能和原著相比?!看原著,一百个读者的大脑里就有一百个贾宝玉,而看电视剧,十亿人的大脑里只有一个贾宝玉!因此,图画将大大地限制学生的欣赏力和想像力,削弱文字作品的深度和魅力。
⑦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这是许多书中配有插图的理由,但是图像绝不能代替文字。许多语文教师迷恋于多媒体,但是,恰恰在语文课上,多媒体必须慎用。
⑧“读图”将影响阅读量,而中小学阅读量低下,又将影响到大学教育。
⑨许多大学生没有完成在中小学就应该完成的人文著作的阅读,许多中学生所接触的文学名著又只是从电视剧里看到的。以大学中文系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文学史的时候举的例子大一学生几乎都没有读过!因之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介绍作品,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井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⑩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学生确实已经没有了扩大阅读量的时间。原因之一是语文练习题做得太多而欣赏阅读大少;原因之二是课文读得太细而涉及面太窄。我们培养的是拿着“手术刀”解剖文章的“语文外科医生”而非充满审美情操的热情而细心的鉴赏者。语文,本应是帮助学生抵制“读图时代”消极因素、迅速获取语言信息,让学生学会表达思想、学会创新的专门课程,遗憾的是,今天的语文却是“细嚼慢咽”,是“精读细解”,是“吹毛求疵”,是“回”字的四种写法!长此以往,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极为不利。文字是最为重要的传达和获取信息的工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传媒细胞。我们之所以要教授语文,要考作文,就是要训练学生的文字能力并由此训练学生的感知和思维。因此,加大学生的速读力度,让他们具有从众多文字中快速概括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才是学习语文的正道。
⑩实际上,在一篇课文中对某一个词汇的哪怕是最精辟的讲解,都不如学生自己在许多不同篇目中、不同语境下多次触及同一个词汇的理解来得深刻。道理很简单,因为文章不同词汇出现的语境就不同,而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习词汇才是活生生的,才不是词典里那种死板的概念性条目。
⑩总之,加大文字阅读量,抵制“读图”的影响,已经刻不容缓。(15分)
【问题】
17.作者为什么对学生迷恋“读图”,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担忧?(每个要点用①②……表示出来)
18.第⑤段要说明的观点是
19.在作者看来,扩大文字阅读量的有效办法有哪些?
20.第⑩段的“学会创新”与上文的句子【 】相呼应。
21.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三项是( )
A.现在的学生不喜欢阅读大部头的人文著作。
B.信息的形态不全是文字。
C.“图画”的优势在于可视性、娱乐性和立体性。
D.书中配插图大可不必。
E.多媒体的运用不利于学生理解文字。
F.⑩段进一步阐明了多读文章的重要性。
G.“生死搏斗”意在强调重“图画”轻文字会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2.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异议,用一句话写出来,并简要说说理由。(对感受深刻或观点新颖的答案,另加鼓励分2分)
【参考答案】
17.①图画将限制学生的欣赏力和想像力
②图画将削弱文字作品的深度和魅力
③读图将影响阅读量
18.图画不可能代替或者超越语言文字的功能
19.少做练习题而多欣赏阅读;课文不必读得太细而涉及面要广
20.(并且)在与各种信息的碰撞中产生创新意识
21.ADE
22.感受或观点较明确,没有写理由,得1分;
感受或观点较明确,有一定理由,得2分;
感受或观点明确,言之有据得3分;
感受或观点不明确,不得分;
感受深刻或观点新颖的可酌情另加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