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的面试很“凶悍”
作者:张达明 文章ID:11919 浏览:
【原文】
牛津大学的面试很“凶悍”
张达明
①儿子在学习上很勤奋,在上初中时就立下志愿:以后如果上大学,非牛津大学不上!好在上天助了他一臂之力,2011年竟过关斩将一路绿灯,终于收到牛津大学的面试通知。
②对儿子进行面试的有三位教授。还未等他坐定,三位教授就异口同声问他:“你为什么要戴手表?难道你手机上没有显示时间的功能吗?”
③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儿子先是一愣,随即稳了稳神,脑子也急速运转开来:如果回答戴手表是为了掌握时间,答案肯定错误。因为全球顶级的大学,提问绝不会如此简单!那又该怎样回答呢?
④短短一分钟时间内,儿子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侃侃而谈:“在英国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工业革命总是在不断地催生出新的发明。比如,1769年,理查德·阿克莱特发明了卷轴纺纱机。再比如,塞缪尔·克隆普顿于1779年发明了走锭精纺机,这些无不与时间紧密相连。”他顿了一下,继续讲道:“由此可以推理到人际关系上。我认为,无论在我们中国,还是在英国,守时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契约,一个人如果连起码的时间观念都不具备,说明这个人很有必要提高自我修养,而现代社会自我修养的主要途径,用我们国家的话说主要有三——一是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二是勤于实践,积善成德;三是严格要求,知错就改,做到‘慎独’。”
⑤正当儿子还要继续讲“目前世界存在哪些问题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构成考验”时,却出乎意料地听到三位教授热烈的掌声。其中一位教授说:“这个问题你已经回答得够精彩了,没有必要再深入阐述了。”这就是说,第一关已顺利通过。
⑥随后,刚才说话的那位教授突然端来一杯水,微笑着递给儿子。正当他伸手接杯子的一瞬间,中间那位年轻教授却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一个皮球,趁儿子不备狠狠迎面砸来,不偏不倚正好砸在儿子的头上。好在儿子处变不惊,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在接过水杯后,又轻轻放在茶几上,再慢腾腾地拾起滚落在脚下的皮球,对三位教授微笑着,趁他们不备,猛力迎面砸了回去,正好砸在刚才那位年轻教授的头上……
⑦儿子后来告诉我,他当时这样想,即便你们不录取我也没关系,但不能侮辱我的人格,而那一狠命反击,是让他们明白,中国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⑧但儿子想错了。
⑨当他砸中那位教授的一刹那,三位教授竟同时高兴地大叫道:“回击得好!”顿时让儿子如坠云雾之中。这时,只见那位年老的教授走过来,亲切地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孩子,祝贺你,你被录取了!”
⑩这话更让儿子不解。教授却这样解释道:“牛津大学所欣赏的,是敢于面对挑衅拍案而起的学生,而不是逆来顺受的无条件服从者。虽然你前面的问题回答得非常精彩,但重要的是在你被球击中的那一刻,你人性的本能在顷刻间暴露无遗,而牛津大学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换句话言,如果读牛津的学生不具备强烈的应对能力,即使门门功课都是A,但终究仍是唯唯诺诺的庸才,以后对社会的发展不会有大作为。”
11事情过后,儿子感慨地对家人说道:“【 】”。
【问题】
18.文章第三段属于【 】描写。(1分)
其内容是【 】。(2分)
19.“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记叙文贵在情节上有波澜,请从文中概括出四处有“波澜”的情节。(5分)
20.文章的标题是“牛津大学的面试很‘凶悍’”,其“凶悍”我们应该如何理解?(4分)
21.请在文末端的横线上,以“儿子“的口吻续写一句话,来表现“儿子”对牛津大学这次面试的感受。要求:必须使用“虽然……但是”这关联词语。(4分)
【参考答案】
18.(3分)文章第三段属于心理描写(1分):其内容是:对老师的提问感到意外,心想老师的提问不会那么简单,自己该如何回答。(2分)
19.(5分)①面试刚开始,三位教授便异口同声地提出“你为什么要戴手表?”这一突如其来的问题。②当儿子要围绕“时间”继续讲下去时,出乎意料地听到了三位教授的热烈掌声,并说第一关已顺利通过。③教授突然端来一杯水,微笑着递给儿子,年轻教授却趁儿子不备拿出一个皮球狠狠向儿子砸来。④儿子处变不惊,接过水杯,放在茶几上,慢腾腾抬起皮球,微笑着,趁他们不备,猛力迎面砸去。⑤在砸中那位教授的一刹那,三位教授竟同时高兴地大叫道:“回击得好!”并宣布“你被录取了。”(答出1点2分,答出2点3分,答出3点4分,答出4点5分)
20.(4分)
①表面上看“凶悍”主要是指教授所提的问题突然而难以理解;教授居然会用皮球“砸”向孩子。(2分)
②其实“凶悍”的深层含义是指牛津大学的育人观念令人震撼:牛津大学所欣赏的是敢于面对挑衅、拍案而起的学生,而不是逆来顺受的无条件的服从者。(或者牛津大学需要的是能在顷刻间暴露出人的本性的、具备强烈应对能力的人。)(2分)
21.(4分)事情过后,儿子感慨地对家人说道:“牛津大学的面试虽然很‘凶悍’,但是他们看重的恰恰是学生的整个思考过程,而不是分数”。(言之成理即可,不使用关联词语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