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眼界与读书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9日  更新时间:2024年5月30日
作者:赵畅  文章ID:12677  浏览:

【原文】
    眼界与读书
    赵畅
    (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5)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问题】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5、第(2)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6、第(4)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1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4、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5、举例论证,列举了周总理、冯友兰读书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的观点。
    16、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文章第3段说“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而第3段只论证了“方式方法”,第4段则论证了“兴趣效果”,使得论证更加全面而严密。
    17、示例:读书是一件高雅而神圣的事,要从中获得自己的时代使命,并为之努力奋斗。尤其是我们初中生读书,尤其是要超越升学的功利性,明确读书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增强自己的品德修养,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
  • 下一篇:做客
  • 【推荐文章】

  •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原文】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①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长期生活在一顺...

  • 光污染

    【原文】 光污染 ⑴一百多年前,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创造了一个光明的奇迹。但爱迪生不...

  • 最佳饮料——白开水

    【原文】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A】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

  • 登飞来峰

    【原文】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

  • 西风胡杨

    【原文】 西风胡杨 潘岳 胡杨,生在西域。在那里,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曾经英雄逐霸...

  • 水调歌头

    【原文】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 【最新文章】

  • 登岳阳楼 望洞庭
  •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
  • 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
  • 读书小语
  •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
  • 花开的声音
  • 某班同学在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献给母亲的歌
  •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 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
  • 柳笛
  •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 光污染
  • 《水浒传》中不乏巧借自然条件实现目标的故事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 3.在一次辩论会上,主持人讲了下面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