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者:未知 文章ID:13629 浏览:
【原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问题】
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困【于】心 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 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 何陋【之】有
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 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2分)
【参考答案】
19.B
20.B
21.D
22.示例:“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