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奇妙的共感觉

发布时间:2014年3月12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6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14202  浏览:

    我们知道,人的感觉基本可分为五类: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很多时候,每种感觉系统都是在独立的执行着它的感觉功能。但是,科学家也早就发现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利息、互相作用的统一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可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地反映,他们于是将这种伴随性感觉称为“共感觉”或“通感”、“联感”。
    对于共感觉的产生原理,美国一位神经科医生理查德·希德兹博士是这样解释的:主要是由于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不活跃,所以集中感觉都在此区域混合并互相影响。实际上,对于这类问题,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所发现和进行研究了,这方面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他在《论感觉》一文中,将触觉作为人体味觉、嗅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系统中最基本的一种,并已认识到触觉是一种复合的感觉。他指出,有些客体的属性,如形状、大小、运动等,不是只靠一种感觉就能感知出来,要把不同渠道得来的印象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这就必须依靠共感觉。如一块饼,要对它有个全面的认识,就得用眼去瞧一瞧,从视觉上感觉它是否无色透明;右手去摸一摸,从触觉上感觉它是否冰凉动人;用舌头舔一舔,从味觉上感觉它是否淡而无味。于是,你对于冰块才是最后又一个全面的认识。
    一般说来,共感觉这种能力是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具有的。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反映,他们的一生中很少甚至没有经历过共感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之一就像加拿大心理学教授茂尔所指出的,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中,在一定程度上都曾有过这种不同的感觉交叉重合的体验,但是,随着人的成长发育,在种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一部分人的共感觉能力逐渐遭到部分以至甚至是全部破坏,混合感觉都被过滤掉了,只剩下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原因之二,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共感觉能力实际上是存在的,但由于这种能力不是很强烈,因而没有感觉到这种共感觉能力。
    国外的神经医学家还曾描述一位抽象派画家艾比先生患了色盲后共感觉因此失去的经历。艾比原本是一位天生对色彩与音乐有极强共感觉的画家,他在倾听乐曲时,脑子里同时可以将不同的音调立刻转换成不同的色彩。他将这种色彩如实地描摹下来,便成了一幅幅大受欢迎的色彩丰富绮丽、图案变幻莫测的抽象画。可是,在一次意外车祸之后,他的大脑受到损伤,他的色彩分辨能力也因此完全丧失了,从此陷入一个灰暗的世界。在他眼里,他那只棕色的狗变成暗灰色,鲜红的番茄汁也成了黑褐色。彩色电视机屏幕上色彩斑斓的画面,成了一对乱糟糟的东西。然而更加奇怪和令他难过的是,在丧失感受能力的同时,他也由此丧失了由音乐产生共感觉的能力。
    在历史上,大多数艺术家要么是对共感觉特别敏感,要么就是善于运用它,这方面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中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他写诗的时候,就不仅强调诗句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也注意了是要让人产生联感。所以,当时度过他的田园诗的欧洲人都反映,眼前真地看到了田野和鲜花,呼吸到了泥土的气息,听到了小鸟的啾鸣。到了现代,人们对共感觉的运用更是日臻巧妙。例如,中国的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这里面就存在着共感觉的利用问题。在这种共感觉的相互影响中,色彩排在首位。因为色彩搭配得好的事物能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容易促进食欲,而单调或者不谐调的色彩搭配则会让人大倒胃口。人们在装修房屋时,也巧妙地运用到了共感觉原理。如果房间顶棚太高,要降低顶棚的视觉高度,可用较温暖、深浓的色彩来装饰顶棚。但必须注意色彩不要太暗,以免使顶棚与墙面形成太强烈的对比,使人有塌顶的错觉。顶棚太低时,顶棚的颜色最好用白色,或比墙面淡的色彩,这样就能达到“提升”房顶的效果。
    科学家正在更深入地研究共感觉,以便将这种奇妙的感觉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那一条紫花布帘
  • 下一篇:收藏幸福
  • 【推荐文章】

  •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赏析

    【原文】 清平乐① 题上卢桥② 辛弃疾 清泉犇快,不管青山碍③。千里盘盘平世界,更...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原文】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① 苏轼 (一) 倦客愁闻归路遥, 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论题阐述】 奋斗 一词的本义就是指为了目标去努力行动。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很大...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原文】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每一天,我们身边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它...

  • 海王星上为什么风暴不断

    在我们的心目中,风暴多起源于太阳的热力:阳光使大气和海水受热,造成空气对流而刮...

  • 站成一棵树

    父亲是在李阳出事的第二天赶回村庄的。 事情也不算大,李阳打了同学。李阳以前也打同...

  • 【最新文章】

  •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赏析
  • 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赏析
  • 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创作背景、赏析
  • 陶渊明《答庞参军》赏析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赏析
  • 垃圾分类的作文素材
  • 如何写作文——一次奇特的比赛(想象作文)
  • 如何培养孩子独自人格,让他学会承担自己的人
  • 如何写好议论文——论题:奋斗
  • 如何写好作文之写人篇
  • 如何写好作文之叙事篇
  • 如何写好作文之写景篇
  • 如何写好日记之今天我来画美景
  • 如何写好日记之每日生活新鲜事
  • 如何写好日记之斑斓校园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