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窗外有两株梧桐,三星期前,树上的叶子是还没有银元大的
作者:未知 文章ID:16205 浏览:
【原文】
(甲)窗外有两株梧桐,三星期前,树上的叶子是还没有银元大的疏疏朗朗的几许红叶,如今已是密丛丛一树肥大的绿叶了。玻璃上也映出一层暗绿色来。假使在盛暑烈日如火的时候,我坐的一个位置真是清凉仙境呢!梧桐两旁各有一行冬青树,感谢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深绿色的叶子经了几番冷雨洗濯,更显出翡翠一般鲜艳的色彩来。梧桐的对面,沿着豆腐作场间的隔壁,有五六株南天竹,瘦弱的枝干负着瘦弱的绿叶,很伶仃地在颤动。天竹的旁边还有一棵枇杷树。这树却很壮丽的,叶肥枝硬,傲然站立在那边;虽然没有梧桐那样的高大,但颇有睥睨一切的气概。【在这小小的院子里,除了树木,本还种着几株玫瑰,不过玫瑰花久已开过了,如今只剩得几个带着几丝憔悴的花须罢了。沿着院子中间的荷花缸的四周,倒还有几株杂草生着菜花一般的小黄花】。雨止时,有二三小粉蝶时时在这几朵黄花上来回飞舞。麻雀也时时飞到花边来啄取什么似的跳来跳去,有时跳到冬青树下,隐藏过了身体,然后吱喳吱喳地叫。
荷花缸里除去铜钱大的浮萍外,新近长出了三张嫩绿的荷叶。叶上有两颗浑圆的光亮的雨珠在滚动,有如女孩的一双眼睛一般活泼。小雨点落到缸中的水面上打出无数的圆涡,雨止了,水面又平静了。
(选自徐蔚南《初夏的庭院》)
(乙)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选自梁衡《夏感与秋思》)
【问题】
18.甲、乙两文写的都是夏天,但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试作说明。(4分)
19.甲、乙两文所描写的夏天的特点分别是怎样的?(4分)
甲文:
乙文:
20.甲文画线句子写了凋零的玫瑰和几朵菜花般的小黄花,作者的用意是什么?(2分)
21.乙文画线处多属短句,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22.甲乙两文风格迥异,你更喜欢那种风格?结合原文具体谈谈。(4分)
【参考答案】
18.答案:甲文着眼于初夏的一座庭院,侧重于对“绿”的描写;乙文着眼于盛夏的大地,侧重于对“金色”的渲染。
评分:答对一处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甲文:清新、淡雅、宁静。乙文:紧张、热烈、急促。
评分:答对一处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用来烘托“绿”,使人感到“绿”格外地浓郁,正所谓“绿肥红瘦”。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短句给人以急促的感受,突出了农民夏收的紧张、忙碌。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2.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