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无知不能创新
作者:未知 文章ID:16266 浏览:
【原文】
靠无知不能创新
①知识经济时代,必须鼓励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于是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教育、科技、舆论界在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是如何才能创新呢?
②日前,在某报刊的短文,便属典型:“一台精密食品仪器出故障了,修理工作找不出毛病到底在哪儿,没法,只得请了一位著名的工程师前来指点。这位工程师在现场看了一会儿,随手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部位画了一个圆圈,表示毛病就在这里。一试,果然,在付报酬时,开出的帐单是一万元,人们都认为要价太高了,因为他就只画了个圆圈呀!工程师笑了笑,在帐单上补充写,画圆圈1元,知道在哪里画圆圈9999元。”
③有人在黑板上随手画了个圆圈,问幼儿园的小朋友这是什么,回答的五花八门;有人说这是老师生气时的眼睛,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嘴巴,然后又问一群小学生,小学生回答虽然不如幼儿园小朋友那样,倒也多种多样;然后又问中学生,中学生回答出两个答案:数学0和英语O;然后又问大学生;大学生哄堂大笑,不屑回答;然后再问成人,成人们窃窃私语了好一阵,说是要等研究之后才能回答。
④故事虽然夸张,但创造力就是这样远离我们的。当我们已经要研究才能确定黑板上的那个圆圈到底是什么时,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像那位科学家一样随时画个圆圈就可挣9999元的机会。
⑤就心理学而言,这类实验有价值,它告诉我们儿童形象思维的丰富性。大胆想象并不等于创新。科学发展到今天,仅仅靠观察苹果落地之类来发明创新已经远远不够了。甚至有“学”无“术”或有“术”无“学”都不行。离开学识积累和专业规范,是无法进行知识创新的。一个圆,脱离开其特定语意规范,它什么也不是,当人们弱智到离开规范去争论圆是什么时,还创什么新呢?
⑥至于文中提到的那个例子,它的原形是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台大电机。这位工程师,画了个图,索价一万,例子很经典,因为它是对知识价值的最好诠释。因为“知道在哪里画”的背后,可能是数十年的学识积累和研究成果,怎么能把它说成“随手画”的呢?
⑦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鼓励青年接受专业训练而成才,去创新,绝不能再用随手画个图之类去误倒他们。
【问题】
27.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解释第(5)段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学【 】
⑵.术【 】
28.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答:
29.文章的②--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你各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
答:
30.作者在文中说“大胆想象不等于创新”,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同意或不同意都请写出一个事实论据来证明自己的看法。(2分)
答:
31.选文第⑦段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概括出来。(2分)
32.请结合选文的内容,并仔细分析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探索到了什么。
材料(一):美国福特公司的老总同媒体讲述了一个令自己永生难忘的往事:1992秋季,公司正值生产高峰,利润、股市行情均呈现直线上升趋势。突然,一台大型组合电机停止了转动,整个公司的运转立即卡了壳。公司的技术人员,智襄团奋战了一昼夜,可是电机依然无动与衷,不得已之下,公司向全美国的著名大学招聘能人,次日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来参加了“会诊”,之后他指挥助手拆开了一个微电脑控制的继电器,10分钟后组合电机运转了起来。事后他开出了十万美金元的帐单。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位教授是在勒索。可教授只说了一句话:“我是花了2倍的价钱才懂得如何连接这个线路的。”
材料(二):北京以五十万元人民币的高薪聘请了一位归国的耳鼻喉科专家,惹得协和医院的全体职工议论纷纷。
材料(三):北京中关村的一家私企,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联合开发出了一种数据传感器。因其价格昂贵,被用户告到了物价管理部门。理由是谋取暴利,因为其价格是成本的十几倍。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家私企胜诉了。
读罢这几则材料后,你获得了怎样有益的启示?能对老师谈些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27.(1)“学”是学法积累;
(2)“术”是专业规范。
28.靠无知不能创新
29.①.举例论证,例子略
②.对比论证,对画圆这个问题回答的对比。
30.同意或不同意均可,事实论据要真是具体,要有代表性,同时,论据要能比较充分的证明自己的观点。
31.收束全文,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了全文论述的中心。
32.①.科学知识就如同经济一样,有它的价值。
②.创新要有真才实学,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
③.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科技人才及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以真正成为了生产力。(此外,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