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

发布时间:2014年7月11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16464  浏览:

【原文】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问题】
    11.本段文字第一节用了四个感叹句来赞美皇帝的新装,这样做有什么好的效果?(2分)
    12.你对第三节中皇帝说的话和做的动作是怎样理解的?(2分)
    13.那些托后裙的内臣为什么“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2分)
    14.为什么只有小孩子会说“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2分)
    15.老百姓为什么后来也说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的?(2分)
    16.加点的两个“大家”是否一样,如不一样,说说各指什么人,他们有什么区别?(3分)
    17.说说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1.这四个感叹句强烈地表现了大家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衣服。
    12.皇帝这样说和做的原因是害怕别人知道他什么也没穿。
    13.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14.小孩天真、纯洁,不懂得撒谎。
    15.因为他们知道小孩是不会撒谎的,所以他们相信那件神奇的衣服是假的。
    16.不一样。前一个指皇帝的身边的人,包括侍臣、大臣、骗子。后一个是指老百姓。
    17.那个时代从上到下都虚伪,爱慕虚荣,不敢说真话。要诚实,不爱慕虚荣,敢讲真话。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使又问道,"孔乙
  • 下一篇:茶壶
  • 【推荐文章】

  • 修车铺里的红玫瑰

    【原文】 修车铺里的红玫瑰 阳光下我忍不住回过头去,他们依然在忙碌,身子紧挨着,是...

  • 千门万户

    【原文】 千门万户 ①门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②紫禁城里重重墙院、上...

  • 包拯

    【原文】 包拯 脱脱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

  • ①简述《鲁宾孙漂流记》中主人公救“星期五”

    【问题】 ①简述《鲁宾孙漂流记》中主人公救星期五的经过。 【参考答案】 ①我发现一...

  • ②简述《水浒传》里鲁智深“倒拔杨柳”的经过

    【问题】 ②简述《水浒传》里鲁智深倒拔杨柳的经过。 【参考答案】 ②话说鲁智深在廨...

  •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原文】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

  • 【最新文章】

  • 7.仿照下面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
  • 重庆遭灾怪三峡?
  • “收入”与“付出”
  • 人类面临抗生素的危机
  • 面对海啸
  • 品德的生长空间
  • 您好!我是“明廊眼镜”。我本出生于广州,主
  • 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
  • 5、下面一段文字加横线处有对有错,读后按要
  • (1)据气象台预测,你所在的区域中考期间天
  • 在学校科技月活动中,八年级2班开展了一次“
  • ①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一词中写娄山关之
  • ②唐诗中有不少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请你写出
  • 人们的逆境和厄运常成为他们的学问。“人情日
  • ①与当前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