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警句

发布时间:2014年8月2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6日
作者:徐懋庸  文章ID:16780  浏览:

【原文】
    警句
    徐懋庸
    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问题】
    12.文章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A.写说明文,不必硬添入许多奇警的句子。
    B.好文章无处不善,是不刻意追求警句的。
    C.写作时,如果多使用警句可使文章增色。
    D.阅读作品,不应该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
    1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第二段中加点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2分)
    【    】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    】
    14.文中说:“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4分)
    【    】

【参考答案】
    12.(3分)B
    13.(5分)(1)“粗劣的土布”比喻水平低劣的作品;“用金线绣花”比喻硬用警句。(2分)
    (2)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不善读书者只重警句的错误,与上文构成对比,突出了“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的观点。(3分)
    14.(4分)示例:《春》的语言生动形象,充分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具体描写了父亲送别儿子的感人情景(抒发了真切的父子之情)。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报恩塔①
  • 下一篇:雪人
  • 【推荐文章】

  • 木芙蓉

    【原文】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

  • 临江仙

    【原文】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

  • 城南

    【原文】 城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

  •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原文】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问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 次萧冰崖梅花韵①

    【原文】 次萧冰崖梅花韵① 宋赵希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原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

  • 【最新文章】

  • (3)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它是从
  •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 奇士陈俞,字信仲,临川人。自京师落第归,过
  • 木芙蓉
  • (1)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
  • (2)初中三年的阅读,一定让你结识了不少名
  • 材料一:台湾文化产业发达,很受广大青少年欢
  • (2)安徒生童话魅力无穷,“可以让人从小读
  • 9.结合语境,补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
  • 10.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 ⑶山水花鸟,常常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国
  • ⑷“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请
  • ⑸诗言志。我国古代有许多寄予伟大理想抱负、
  • 1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
  • 17、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