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钓虾

发布时间:2014年8月5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1日
作者:鲁彦①  文章ID:16878  浏览:

【原文】
    钓虾
    鲁彦①
    每年一到夏天,河水渐渐浅了,清了,从岸上可以透澈地看到近处的河底。早晨的太阳从东边射过来,石洞口的虾便开始活泼地爬行。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
    这时和其他的孩子们一样,我也开始忙碌了。从柴堆里选了一根最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上一截线。从屋角里找出鸡毛来,扯去了管旁的细毛,把鸡毛管剪成几分长的五截,穿在线上,加上小小的锡块,用铜丝捻成小钩,钓竿就成功了。然后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
    “又要忙啦!钓来了给谁吃呀!”母亲每次总是这样的说。
    但我早已笑嘻嘻地跑出了大门。
    把钩子沉在岸边的水里,让虾儿们自己来上钩,是很慢的,我不爱这样。我爱伏在岸上,把钓竿放下,不看浮子,单提着线,对着一个一个的石洞口,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蚯蚓的钩子。这样,洞内洞外的虾儿立刻就被引来了。它颇聪明,并不立刻就把串着蚯蚓的钩子往嘴里送,它只是先用大钳拨动着,作一次试验。倘若这时浮子在水面,就现出微微的抖动,把线提起来,它便立刻放松了。但我只把线微微地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但这时它也还并不往嘴里送,似在作第二次试验,把钩子一推一拉地动着。我便把线搓动着,一紧一松地牵扯,使钩尖正对着它的嘴巴。看见它仿佛吞进去了,但也还不能立刻提起线来,有时还须把线轻轻地牵到它的反面,让钩子扎住它的嘴角,然后用力一提,它才嘶嘶嘶地弹着水,到了岸上。
    把钩子从虾嘴里拿出来,把虾儿养在小水桶里,取了一条新鲜的小蚯蚓,放在左手心上,轻轻地用右手拍了两下,拍死了,便把旧的去掉,换上新的,放下水里,第二只虾子又很快地上钩了……
    “你这孩子真会钓,这许多!”大人们望了一望我的小水桶,都这样称赞说。
    到了中午,我的小水桶里已经装满了。
    “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地说。
    她给我在饭锅里蒸了五六只,但我照例地只勉强吃了一半,有时甚至咬了半只就停筷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水桶里的虾儿呆的呆了,白的白了,很少能够养得活。母亲只好把它们煮熟了,送给隔壁的人家吃。
    “你只是给人家钓,还要我赔柴赔盐赔油葱!”她老是这样地埋怨我。“算了吧,大热天,坐在房子里不好吗?你看你面孔,你头颈,全晒黑啦!”
    但我又早已拿着钓竿、蚯蚓,提着小水桶,悄悄地走到河边去了。
    夏天一到,没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空水桶出去,满水桶回来。
    直至秋天来到,天气转凉了,河水大了,虾儿们躲进石洞里,不大出来,我也就把钓竿
    藏了起来。但这时母亲却恶狠狠地把我的钓竿折成了两三段,当柴烧了。
    “还留到明年吗?一年比一年大啦,明年还要钓虾吗?明年再钓虾不给你读书啦,把你送
    给渔翁,一生捕鱼过活!……”
    待下一年的夏天到时,我的新钓竿又做成了:比上年的长,比上年的直,比上年的美丽,钓来的虾也比上年的多。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选自散文《钓鱼》,题目有改动,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鲁彦(1901~1944),浙江镇海人。著名乡土小说家、翻译家。

【问题】
    5.读完全文,请你简要写出“我”一到夏天就去河边钓虾的原因有哪些。(4分)
    【    】
    6.文章第二段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请你说说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4分)
    【    】
    7.比较鲁彦《钓虾》与下面四篇课文的语言特色,根据要求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表格第一栏仅填写一项字母序号)(4分)
    A.《安塞腰鼓》(刘成章)
    B.《端午的鸭蛋》(汪曾祺)
    C.《海燕》(高尔基)
    D.《那树》(王鼎钧)

⑴与《钓虾》语言特色最接近的课文
 
⑵《钓虾》与你所选课文的共同语言特色
 
抄录《钓虾》中能体现其语言特色的一个句子
 

    8.你喜欢文中的母亲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
    5.①孩子好玩的天性;②可以享受跟虾斗智的乐趣;③钓到的虾多,可以得到大人们的称赞;④钓到的虾多(母亲拿“我”的虾和邻居分享),让“我”有成就感;⑤在河边和其他的小伙伴们一起钓虾的自在和快乐。
    评分标准:4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满分。只答出“喜欢钓虾”得1分。
    6.①写出“我”做钓竿动作的娴熟;②写出“我”想出去钓虾的迫切心情;③写出“我”对自己动手做钓竿的喜爱和自豪;④写出农村孩子的能干。
    评分标准:4分,答对两点,即可满分。若只答“准确、形象、生动”,不得分。
    7.(1)B
    (2)朴素(朴实、质朴、散淡),自然(清新),细腻。平淡而有味。
    (3)示例:伏在岸上往下望,连一根一根的虾须也清晰地看得见。
    在水缸旁阴湿的泥地,掘出许多黑色的小蚯蚓,用竹管或破碗装了,拿着一只小水桶,就到墙外的河岸上去。
    但我只把线微微的牵动,引起它舍不得的欲望,它反用大钳钩紧了,扯到嘴边去。
    “看你怎样吃得了!……”母亲又欢喜又埋怨的说。
    母亲老是说着照样的话,老是把虾儿煮熟了送给人家吃。
    评分标准:共4分。(1)1分。(2)2分。前面三点中能答出其中两点的,得2分。答出“平淡而有味”(或语意接近的),即得2分。(3)1分。
    8.示例一:(5~3分)
    我喜欢母亲,因为:①从母亲劝“我”别出去钓虾,心疼“我”“晒黑”,可以看出她的慈爱;②从母亲老是埋怨甚至折断钓竿,却始终放任“我”出去钓虾,可以看出她的宽容;③从母亲老是把煮熟了的虾送给人家吃,可以看出她的大方及跟邻里的和睦相处。
    示例二:(2分)
    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唠叨,“我”每次出去钓虾,她都要说上几句。(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严厉,她曾恶狠狠地折断“我”的钓竿,当柴烧了。)
    示例三:(1分)
    我不喜欢“母亲”,因为她吝啬,她老是埋怨“我”只是给人家钓,让她赔柴赔盐赔油葱。
    评分标准:5分。分层赋分,按同级水平给分。
    “示例一”中,答对其中两点,得5分;答对其中一点,得3分。
    若答到从唠叨或严厉中读出了母爱,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得3分。
    若发现答“既喜欢……又不喜欢……”,并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成理,4分左右。
    “示例二”和“示例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到相应分数。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的系
  • 下一篇:童年都去哪儿了
  •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

  • 【最新文章】

  •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
  • 4、请从下列句子中各找出一个与“遍插茱萸少
  • 5、探究字形背后的文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
  •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雨季是
  •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 2007年2月27日凌晨4点(委内瑞拉当地时间26日
  • 为了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名著的兴趣,李老师
  • 准备月亮,就变出月亮
  • 最好的结果
  • 4、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 8、中考临近,为了节省时间,晚自习前小明家
  • 令人警惕的网络低俗语言
  • 品味遗憾
  • 用文化产品彰显“存在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