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发布时间:2014年8月5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2日
作者:宗白华  文章ID:16891  浏览:

【原文】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问题和答案】
    10.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答:作强辩,作遁词,作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
    12.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答:提到“中国学者”是和欧洲中古学者进行对比,突出欧洲中古学者“宁愿牺牲生命,不愿牺牲真理”的精神,暗示了中国学者缺失这种牺牲精神。
    13.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中国学者要像古印度学者、欧洲中古学者一样,具有探求真理的责任,把真理当作第一种生命。(答“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可得3分意对即可)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红书包
  • 下一篇:爱莲说
  • 【推荐文章】

  • 凭阑人·金陵道中

    【原文】 凭阑人金陵道中 【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

  •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 四时田园杂兴

    【原文】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 这辈子最爱的人

    【原文】 这辈子最爱的人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

  •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

  • 客至

    【原文】 客至 舍①南舍北皆春水②,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③今始为君...

  • 【最新文章】

  • 近期,网友们把“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
  • 善待挫折
  •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
  • 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
  • 5.请将下列名言补充完整,并写出它的含义。(
  • 6.2009年12月7日—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 7.针对目前甲型H1N1流感蔓延的趋势,班上准备
  • ①“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八个大字,
  • 希望与遗憾
  • 小议“给力”
  • 刮目相待
  • 全球“汉语热”给我们的提醒
  • 最美的力量
  • 次北固山下
  •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