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
作者:未知 文章ID:17107 浏览:
【原文】
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士家作文,亦何独不然?盖意乘间则巧,笔翻空则奇,局逆振则险,词旁搜曲引则畅。虽古今名作如林,亦断无攻坚摭实硬铺直写而其文得佳者。故一题到手,必静相其神理所起止。由实字勘到虚字,更由有字句处勘到无字句处。既入其中,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及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务于他人所数十百言未尽者,予以数言了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有数十百言在其笔下。又于他人数言可了者,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及其幅穷墨止,反觉纸上不多一字。如是又何虑文之不理明辞达、神完气足也哉!此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大将军得之以用兵,文人得之以作文,纵横天下,有余力矣。
【问题和答案】
22.作者以兵家术语口口口口来阐述为文之道。(2分)
答案:避实击虚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原文有“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据此可作答。
23.根据文意,"笔奇"("笔翻空则奇")、"词畅"("词旁搜曲引则畅")的含义是(4分)
笔奇:
词畅:
23.答案:笔法灵活出奇引经据典,贴切通畅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翻空“中的“空”与“实”相对,意为“空灵、不呆滞、灵活”。
“旁搜曲引”意与“旁征博引”相近,为“引经据典”之意。
24.对"复周索之上下四旁焉,而题无余蕴矣"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对于其中所含意蕴就可以一览无余。
B.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可以充分开掘其中的意蕴。
C.反复围绕文题广泛搜集材料,就可以发现原先的题目缺乏深刻的意蕴。
D.反复围绕文题全面地思考将要涉及的内容,就会发现原先的题目不够含蓄。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语句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重点词语是“周索”“题”。索,思索、探索;题,承上文,即作文的题目。据此可判定A、C、D三项表述不准确。
25.本文阐述了有关写作的与两个方面。(2分)
答案:审题立意写作技巧解析:此题考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
原文前五句谈写作技巧,第六至第八句谈审题立意,后文再谈写作技巧。
26.文中先说"予以数言了之",后说"予更以数十百言,排荡摇曳而出之",两者并不矛盾,请说说理由。(3分)
答案:因为两者都是“避实击虚”的为文之道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已作过的详尽论述,自己只要在简而言之中另有新意。对别人论述中的不到之处,自己就该充分地写出独到的见解来。
解析:此题考查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以数言了之”是对“他人所数十百言“而言的,“排荡摇曳”是对“他人数言”而言的,正所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
译文:古代大将的指挥才能,大抵由天所授予。然而他们面对强敌却能取胜,原因都是先了解敌兵部署的虚实,以避开实力攻击虚弱部位作为百战百胜的法宝。文士作文,难道不是这样?文章立意能出人意料则巧,写作的风格能一反平实则奇,文章布局能打破常规则险,用词能广泛搜求吸取则流畅。虽然古今名作很多,也绝没有写不出硬写、就事论事、平铺直叙,而能称为好文章的。所以一个题目到手,必须静心思考题目的主旨所涉及的范围。从实字探到虚字,由有字句处,探到无字句处。这样做了之后,再周密地探到四面八方,使题目内涵清清楚楚。弄清题意动手写作时,别人用数十百字还未能表达完的,我用几个字就写完它,等到篇幅完了,反而觉得有数十百字在笔下,言虽尽而意无穷。对于别人几个字可写完的,我则写上数十百字,铺陈起伏,摇曳多姿,等到写完,反觉得纸上不多一字,这样何必担心文章未达到说理清楚、语言畅通、神完气足的地步啊!这就是避实击虚之法。大将军用它作战,文士用它作文,纵横天下,有此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