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发布时间:2014年8月18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1日
作者:萧乾  文章ID:17230  浏览:

【原文】
    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
    萧乾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与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戚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问题和答案】
    16.“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
    (5分)
    答:①“朦胧的敬慕”在文中是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
    ②文中通过三个事例来表现对“伟人”的“朦胧的敬慕”:微跛的小孩吊唁鲁讯先生;“我”瞻仰“民国编造者”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珍藏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
    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18.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答: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数千吊唁鲁迅先生的人中,有一个衣衫褴褛、腿下微跛的小孩,对鲁迅先生连鞠了七个躬,所以作者对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
    B.当“我”和同伴跨进御花园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当“我们”蹑着脚步走出来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这两句景物描写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看见孙中山先生的遗容时,对伟人的敬慕战胜了对死人的恐惧。
    D.文章第③段在描写数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动作时,运用了夸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E.通观全文不难发现,作者在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
    解释:选A、E。(A“他由开始的忍不住想笑,转变为极大的崇敬”有错,原文是说“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E“对鲁迅的崇高精神、伟大人格内涵的理解及由此产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胧的”这句话有错,作者为鲁迅先生守灵时已是成年,这时对鲁迅的崇敬就已经不是孩提时的朦胧)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5)姜夔在《扬州慢》中写扬州昔日繁华的长街,如今全是荞麦的
  • 下一篇:20.按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方法(……有了……,好比……,是
  • 【推荐文章】

  • 客至

    【原文】 客至 舍①南舍北皆春水②,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③今始为君...

  • 减字木兰花·琴

    【原文】 减字木兰花琴 [宋]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

  • 次北固山下

    【原文】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江上

    【原文】 江上 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

  •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原文】 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 毕淑敏 (1)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

  • 宿建德江

    【原文】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

  • 【最新文章】

  • 《小石潭记》文段
  •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
  •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
  • [甲]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 宋太祖怒责宋白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
  • 谁能治理风沙?
  • ①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
  • 乡情
  • 幸福从没截径,也没有完美无瑕。幸福,其实很
  •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祥子
  • 7.请你参加以“亲近书信,传承文化”为主题的
  • 中国珠算
  • 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三个短句组合成
  • 9.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