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

发布时间:2014年9月3日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17545  浏览:

【原文】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如中餐“合餐制”的形成。自先秦两汉至唐代,进食采用“分餐”方式。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而对“合餐制”的全面接受与文化认同,事实上也建构在“和”文化的理念之上。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的功能必然超越物质层面进入精神范畴,并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作为人类饮食文化的一种存在样态,中华饮食文化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人对世界和自然的深刻认知与利用,更在精神层面上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愿望。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并不会失去自我,而将在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认同之下进一步为世界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肖向东《论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饮食》)

【问题和答案】
    1.下列关于中华饮食的表述,不能体现“和”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在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之后,汉族的食物来源更加多样,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在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中华饮食逐渐接受了亚洲其他地区的食物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饮食范围。
    C.任何一个厨师,想要制作出真正的中华美食,就必须将中国本土性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起来。
    D.芝麻引入中国后,首先作为新的油料作物被接受,后来有了新的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为调味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通读全文,理清思路→查找对应,对比分析→检测验证。解答本题,首先根据第一段,可以明确: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和”有“中和”“融合”之意。然后把各项选择支和文本对照分析,可以明确:A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中不同民族间饮食方式的“融合”;B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与亚洲其他地区在饮食品种上的融合;D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从国外引入的某一特定食材用途的扩大体现的“融合”。而C项强调的是中华饮食的本土性原则,没有涉及和外来饮食关系,自然就谈不上“中和”“融合”的意思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翻开中国食谱,大多数人已经不易准确地辨认出哪种食物是地道的中国食物。
    B.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中华饮食形成了米面为主食、蔬菜鱼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具有鲜明的本土性。
    C.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餐馆,只要是提供“中式餐饮”的,就离不开中国本土化的饮食要素。
    D.“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D项“南北朝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的表述错误,因为第四段有这样的表述: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民族的饮食都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风范,同样,中华饮食也彰显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文化个性。
    B.中华饮食不断引进外来饮食元素,这一方面丰富了传统饮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促进了自身的革新。
    C.饮食的功能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并与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紧密相关。
    D.在全球化时代,中华饮食文化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从而被世界各国认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既有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又有对部分语段的理解分析,这就要求考生在全面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涉及的问题锁定关键语段仔细比对分析。D项“中华饮食文化”被世界认可是因为其“将更多地体现出人类普遍的文化价值特征”,这一理解错误,因为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是说明:“中华饮食文化”被世界认可是因为其“并不会失去自我”。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21.下面是选自《光明日报》的4条消息的标题,请在分析标题所报
  • 下一篇: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
  • 【推荐文章】

  • 沙粒

    【原文】 沙粒 刘燕敏 两年前到新疆旅行,在去天池的路上,看到一棵大树躺在山谷里,...

  • 春日五首(其一)

    春日五首(其一) 【宋】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①。 有情芍药含春泪,...

  • 渡桑干

    【原文】 渡桑干 贾岛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

  • 请你点亮节能灯

    【原文】 请你点亮节能灯 (1)目前,高效照明的节能灯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据专家...

  • 关雎

    【原文】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

  • 春行即兴

    【原文】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

  • 【最新文章】

  • 【罗念庵中状元后不觉常有喜色其夫人问曰状元
  • ③《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是
  • 9.下面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
  •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
  • 永远比别人快半步
  • 6.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一句话消息(不超过10
  • ②王维在《使至塞上》表现塞外苍凉雄浑之美的
  • 沙粒
  • 当我们观察一个人的时候,远看只注意姿态是否
  • 2.按照所给文段的思路,仿照划横线句子的句式
  • ⑸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借“鸿
  • ⑹在你交往的同学中,许多人都是优缺点共存的
  • 5.下面这段文字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改正。(
  • 一个老和尚有两个徒弟一一大和尚和二和尚。一
  • (1)在汶川大地震中。灾区的中小学师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