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
作者:未知 文章ID:17847 浏览:
【原文】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问题和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答案】C
【解释】励精:励精图治。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最好的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入到原句中,看语意是否通顺,选项前文“自凤翔还京”,经历安史之乱,重新回京,应该是“励精图治”,“专心致志”和文意不符。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B
【解析】断句题应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故“夫”“盖”“惟”等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如: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事件转换)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因果复句)嫉之(事件变化)奏为国子祭酒(并列)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陈述主体变化)休烈恬然自持(并列)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答案】A
【解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选项A“直言不讳”的回答错误,它是借禹、汤讽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答案】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解析】翻译一定要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所以如果不直译有时会导致评卷人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句中若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省略句等,在翻译中一定要有体现。重点词语:罪己——归罪自己,规——改正,过——错误;亲——亲近,贤——贤才,推——举荐,曾——一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