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自觉出走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1日
作者:孙方友  文章ID:18587  浏览:

【原文】
    自觉出走
    孙方友
    (1)赵章原来是镇上的民办教师。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赵文,二儿子赵武,三儿子赵安。赵文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被留在了省委工作。他先在省委组织部很快就由科级提到处级,晋升处级不到一年,便到基层锻炼了两年,接着,没进省城就升了副地级,在省城东边的一个地区任副书记。38岁那年,又升了半格儿,当了行署专员。那时候,他的两个弟弟也早已大学毕业,一个留在了本县组织部,一个留在了地委。等到赵章退休那一年,赵武和赵安也都当上了县委书记和副县长什么的。
    (2)【三个儿子都住在城里,可赵章老俩口儿谁家也不去,执意留在老家。】他们说城里楼上楼下的过不惯,没在乡间自在。三个儿子都很孝顺,逢年过节都要回来。尤其是春节,赵家门前能停好几辆小卧车儿,很是威风。
    (3)赵章此时对儿子们说:你在外乡再风光,但当官的如走马灯似的,谁会记住你那一时的威风?就算在自己老家,左邻右舍又能把你的威风记几代。
    (4)过大年的第一顿饭,赵章从不准备大酒大肉,而是让老伴煮一锅老白菜汤,蒸一锅黑馍馍。他对儿子们说这是忆苦饭,过去的日子不能忘。只有不忘苦日子,才能做好官,祖上才光荣得长一些,省得遭人唾骂。
    (5)不想赵章的老伴儿命薄,赵章退休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埋葬她的那几天,三个儿子所辖的地区、县说不清来了多少人,多少车。赵章于痛苦之中只知道人来了走了,走了来了。谁的下属下来了,就去找谁报到。赵章知道,那是给他儿子们交钱去了。至于三个儿子借母亲的丧事各自收了多少礼钱,他可能永远也说不清。
    (6)家中只剩下他一个人时,儿子们又一次劝他进城,可他仍是不去。他说:我怕你妈一个人孤单,要陪陪她。
    (7)没办法,三个儿子只好坚持回来看他。每到春节,赵家门前仍是小车一溜儿。
    (8)但三个儿子都是孝子,仍坚持每年回来看老爹。不想这年春节又回,却突然不见了老父亲,左邻右舍打听,都说昨儿还在哩!直到天黑,仍不见回,兄弟三人忙开车去舅家、姑家寻觅,仍无踪影。三个儿子这才慌了,呆呆地坐在老屋里,猜测着各种可能。老大赵文起身去寻找老爹的箱子,发现存钱卡不见了,箱子里留有一封信,打开来,正是写给他们的。
    (9)赵章在信中说:孩子,爹走了。爹这一走至少五年。如果这五年里我没有了,你们也不必难过。因为你们都是官,爹在家死不起,死一回要让百姓花掉上百万哩!爹选大年三十离家,是因为今儿个你们都回来。爹只打算外出五年,钱上不用操心,平常你们孝敬的钱和我的积蓄还有不少。再说,爹外出也不会闲着,拾破烂也可以养活自己嘛!五年后如果我还活着,我一定回来。那时候,用你们官场的话说,老大已安全着陆,老二也退了二线,该进人大、政协什么的了。剩下小三儿,也离“调研”没几年了。那时候,我死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至少可以不用担心你们因我之死而出什么事了。不然人家来送礼,你们收不好,不收也不好,收了上交更会得罪不少人。世风日下,又没人能拦得住,没办法,我只好为你们躲一躲了。五年后我若没回来,也不必大张旗鼓地找我,人嘛,横竖总有一死,有你们三个为祖上争光,我已足矣!爹深怕这光荣变成耻辱,所以就想尽我自己的一点儿薄力,尽量不给你们提供那么一个机会。爹为了你们,也只能做到这些,剩下的,就看你们自己了。虽然眼下你们可能要落下“不孝之子”的罪名,但结果会好的。大年的忆苦饭都已备在锅里,你们自己动手做一顿。兄弟仨再一个床睡一夜,像你们小的时候一样,打通腿儿。明儿个一大早,别忘了给你妈上上坟……
    (10)三个人轮流看了爹的信,都没吭声,各自暗自擦泪,许久了,老大才说:是谁逼走了咱爹?
    (11)老二和老三听到这话,也同时睁大了泪眼问道:是呀,是谁逼走了咱爹?
    (选自《光明日报》)

【问题】
    20.第(1)段为什么详细介绍赵章三个儿子的职务和工作情况。(2分)
    答:
    2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4分)
    (1)在横线上填写(8)——(11)段的故事情节。(2分)
    儿子探父,不见父亲——【    】——【    】。
    (2)小说中赵章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22.文中两次写到过春节时赵家门前停着多辆小车,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3.第(2)段画线句中“执意”一次如何理解?(3分)
    24.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请你简要评析。(2分)
    答:
    25.赵章的三个儿子都很孝顺,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自觉出走”?(3分)
    答:

【参考答案】
    20.为下文有些人借办丧事、过年过节的时机给赵家送礼(或赵章准备忆苦餐、赵章出走)等情节的开展做铺垫(埋下伏笔)。
    21.儿子寻父,发现父信;儿子看(读)信,触动内心。
    22.社会环境描写(或环境描写),暗示来赵家送礼的人很多,揭示了一些地方行贿之风盛行的不良社会现象。
    23.“执意”是坚持自己的意见(意愿)的意思,既表明赵章坚持留在老家生活,又表明赵章内心对做人道德底线的坚守。
    24.示例一:结局出人意料,又在使故事曲折,扣人心弦,给人震撼的效果。
    示例二:篇末“逼走”与文题“自觉出走”形成矛盾对比,增强了小说感染力。
    示例三:“是谁逼走了咱爹“的疑问,引人深思;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意味深远。
    25.因为赵章关爱儿子,为儿子的处境担忧,特别是怕自己的变故连累儿子们;他不愿意置身不良社会风气中,但又无力改变现实,他的正直与善良迫使他只有“出走“;赵章的出走表明他对行贿受贿现象的不满,并自觉勇敢地抵制不正之风。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3)东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死了丈夫,打算再嫁,他看上了大
  • 下一篇:尊严是心灵的防线
  •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

  • 【最新文章】

  • 苏颂字子容,泉州南安人。第进士,知江宁县。
  • 留下长江的人
  • 材料一:关于语言经济学的由来,学界都普遍认
  • 中国上下五千年,拥成自己的灿烂文化,古代常
  • 说到人类大脑,你一定能联想到这种坚果——核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
  • 被施了魔的花园
  • 材料一:理论上,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考虑三种主
  •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为什么叫“山水
  •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
  • 滕王阁诗
  • 《曾国藩家书·致诸弟》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