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8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4日
作者:程杰  文章ID:18686  浏览:

【原文】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
    程杰
    ①中国花卉文化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②一、先秦——中国花卉文化的始发期。河南庙底沟桥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五瓣花朵纹饰,《诗经》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辞》“香草美人”的系统话语,反映出我国先民对植物花朵的关注和喜爱,展示了我国花卉观赏文化源头的绵远与活泼。
    ③【但这一时期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远古先民以狩猎生活为主,舞蹈模仿动物,各类纹饰多以动物为题材,很少顾及植物。商周时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植物的实用价值,《庄子》说“杜可食”,《离騒》言“餐秋菊”,《诗经》咏“参差荇菜,在若采之”,都是着眼于食用。对植物长势旺盛之美的特别青睐,是《诗经》中的普遍现象,这透露出一种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楚辞》常说到“兰”,也是佩兰、泽兰之类药用、香用植物。这是一个植物实用意义仍占绝对地位的时期,可称其为花卉植物的“物质实用时代”。
    ④二、秦汉至盛唐——中国花卉文化的渐盛期。这一时期,花卉欣赏进入一个自觉的阶段。咏花赋开始出现,如钟会《菊花赋》,汉乐府《江南》中的“江南可采莲”以花卉引发情感,到东晋,产生了陶渊明《桃花源记》这样杰出的作品。隋唐时代,人们主要关注花卉的物色美感,欣赏色、香、味、形、姿等客观形象。通过鲜花盛开的华艳来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生活的美好,透过花开花落来感知时序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洛阳城中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从欣赏心量上说,这是一个带有鲜明感性色彩的时代,我们称之为“花色观赏时代”。
    ⑤三、宋元明清——中国花卉文化的繁盛期。到宋代,花卉欣赏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知识体系。这一时期有四个方面的特点最值得注意。
    ⑥一是士大夫园林、园艺活动的兴盛。苏东坡《和文与可洋州园池三十首》歌咏了30个景致,其中11处属于花卉景点,清朝《扬州画舫录》记录丰富。二是花卉产业化和民众游赏风气的兴起。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可见当时赏花宴游之风的兴盛,到了宋代,有关花市的描写极为常见,洛阳牡丹、扬州芍药都在这一阶段名扬天下。三是各类花哉园世著述大量出现。【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其中花卉类225种。这些记录全面、系统,构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深厚的学术积淀。四是文艺创作的极度繁荣。龚自珍用《病梅馆记》针砭时弊,花鸟画中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文人写意极为流行。
    ⑦这一时期的审美、文化意识也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人们更加关注不同花色品种的个性特征、风格神韵和观赏价值,追求花卉品格神韵与人的精神气质投合契应,并借以陶冶人的性情意趣,寄托人的品德情操。“岁寒三友”“四君子”等说法的出现,典型体现了这一审美趋向精神追求,标志着中华民族花卉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的完全成熟,因此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文化象征时代”。
    ⑧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活动内容不断拓展、文化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三个阶段之间不是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而是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正是如此悠久持续、生生不息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我国花卉文化极其丰富灿烂的面貌。
    (材料出自《阅江学刊》2014年第1期)

【问题】
    11.本文是一说明性的议论文,其主要观点是(    )(2分)
    A.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B.中国花卉文化的始终贯穿着一种关注物质利益的审美心态。
    C.中国花卉文化的最高境界是陶冶性情意趣,寄托品德情操。
    D.中国花卉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累积叠加、不断丰富的过程。
    12.请从论据使用的角度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效果。(2分)
    答:
    13.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说明效果。(2分)
    答:
    14.联系第④段具体语境,简析“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透露出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5.本文语言准确严谨,请从下列两句中各挑邮2个词语加以简要分析。(4分)
    (1)据园艺史家统计,见于著录和现存的明清农书类共1388种。
    答:
    (2)这一时期(先秦)对花卉的观赏尚属自发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远未进入普通自觉的阶段。
    答:

【参考答案】
    11.D(2分)
    12.这一段事实论据(远古时代,关于“兰”等)、道理论据(引《诗经》及相关分析)综合使用,将先秦时代花卉文化自发、分散。远未进入普遍自觉阶段这一观点阐述得明明白白。(共2分。讲出一个论据1分,效果1分)
    13.这一段运用举例子、列数据、引用、分类别等说明方法,将宋元明清文化繁盛期的概况和基本特征交代得清清楚楚。(共2分。讲出两个说明方法1分,效果1分)
    14.落叶知秋,预告寒冬将临,柔条迎春,感知生命活力。诗句通过叶落枝生来感知季节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感慨人生的蹉跎、世事的盛衰。(共3分)
    15.(1)“据……统计”,交代数据来源,准确可信。“见于著录”暗示原著已经失传;确数“1388”包含只存书名和书籍流传两种情况,说明毫不含糊,严谨准确。(2分)
    (2)“尚属”、“甚至”或“远未”连续使用,强调了先秦时代的花卉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普遍自觉”和“自发”对举,让读者对低水平、较高消灭的花卉欣赏状态有明明白白的理解。论述严谨,表意清晰。(2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 下一篇:湖畔夜饮
  • 【推荐文章】

  • 答张十一

    【原文】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贫笞竞长纤纤笋,踯躅闲...

  • 阳羡歌

    【原文】 阳羡歌 贺铸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①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②灵。长...

  • 华山并非一条路

    【原文】 华山并非一条路 ①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

  • 塞上听吹笛

    【原文】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 【原文】 玉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

  • 山居秋暝

    【原文】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

  • 【最新文章】

  • 材料一: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
  • 答张十一
  • 阳羡歌
  • 18.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
  • 19.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
  • 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
  • 6.将下面一段话概括为一句话的标题新闻(不超
  • 指喻
  • 华山并非一条路
  • 1、《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 2、《秋词》中写人若要有志气,便会有奋斗精
  • (四)、探究性学习:请研读下面材料,写出你
  • (1)《钢铁是怎样炼成》是世界名著,你能够
  • (2)《筑路》是全书中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
  • 根据中国长城学会所作明长城保护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