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苦与乐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4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2日
作者:未知  文章ID:19390  浏览:

【原文】
    苦与乐
    ①读书中的“乐”确实不多,“苦”却常常存在。但是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世上之所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在苦中前进,在苦中寻乐。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的发明(乐)不知其数,而他在发明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经受的失败(苦)更是不知其数。他曾为一件发明做过8000次失败的实验,每次失败都对他的努力作了否定,给他带来了痛苦。而他并不因痛苦而停止努力,反而说,这8000次的失败虽然使我痛苦,但我也从中感到了乐;因为它们至少使我知道这8000种实验方法是行不通的。他不因失败的痛苦而感到失望,反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得出经验,顽强不屈地继续走这一条既有苦,又是通向乐的曲折道路。
    ②苦虽是对乐的否定,但也能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乐,这就是“苦中有乐”。
    ③但是,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不懂得这一点就会导致“苦得望越多就越乐”的谬论。苦虽然显示了学习中的错误,但要想得到乐,还要从苦中摸索,找出导致苦的原因。众所周知的平行公理在它真正诞生以前,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它刚刚问世时,人们对它大加怀疑。许多科学家、学者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平行公理的证明,但得到的只是失败。过了几个世纪,有个科学家经过七年的论证,得出了平行公理不可论证的结论,从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新学科——非欧几何学,这个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得到了乐。那么,除了这个科学家以外,其他学者为什么尽是苦(失败)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苦)中得到正确的教训,而这个科学家之所以得到成功(乐),就是因为他善于在失败中科学地总结,终于找了通向成功之路。所以,乐并不是苦的海的简单的积累,只有在苦中认真总结,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甜头,享受到乐。

【问题】
    1.第①段中说“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这同第③段中把“苦得越多就越乐”看作谬论的说法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答:【    】
    2.文中前面用爱迪生的事例,后面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都是科学研究,这两个事例能否对调一下位置?为什么?
    答:【    】
    3.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全文的论点是【    】。

【参考答案】
    1、不矛盾。第①段这句话是指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是可以转化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苦,善于总结苦。而“苦得越多就越乐”的观点则是错误地认为乐是苦的自然积累的结果,把苦绝对化地等同于乐了。
    2、不能对调。因为用爱迪生的例子强调的:如果善于在吃苦中总结,吸取教训,苦就会转化为乐;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不仅再次证明了要善于在吃苦以后总结教训,才能得到乐,而且还拿失败者作为对比来证明如果不善于总结苦,得到的仍将是苦。
    3、对第①段的小结。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将终身学习带进21世纪
  • 下一篇:①孩子往往羡慕大人;老人往往羡慕孩子;普通人羡慕名人;名人
  • 【推荐文章】

  • 杨柳①

    【原文】 杨柳①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

  • 杨柳

    【原文】 杨柳 丰子恺 ①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

  • 塞上听吹笛

    【原文】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原文】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宣纸上的故乡

    【原文】 宣纸上的故乡 黑白 ①白墙黑瓦的徽州古村落就像画在纸上的水墨,是宣纸与徽...

  •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原文】 鹧鸪天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

  • 【最新文章】

  • 杨琁①传
  •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máng)人也。少孤,依
  • 3.修改下列病句。(4分)⑴直到19世纪下半叶
  • ⑴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以主人公▲的生活经
  • 5.“鲁迅作品复习”综合实践活动。(9分)初
  • 蓝色的蓝
  • 地震来了怎么办?
  •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
  • 带白蘑菇回家
  • 唐三彩
  • 涵养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写在“世界读书日
  • 听泉
  • ⑽、在范仲淹,曹操,辛弃疾,欧阳修,陶渊明
  •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
  • 中国花卉文化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