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
作者:未知 文章ID:20137 浏览:
【问题】
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60字以内)(4分)
【材料一】
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
【材料二】
校刊4月5日讯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三】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
答:
10.这是一位同学清明节随父母回乡扫墓后写下的日记。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得出一个结论并阐明得出结论的两条理由。(3分)
政府倡导“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们用简朴的方式拜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但实际情况怎样呢?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村民在墓前焚烧花样翻新的祭奠纸品,如豪华的轿车,精致的别墅等。爷爷说:“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热闹讲排场,场面绝对马虎不得。否则,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们是晚辈,如果上坟不烧纸,不放鞭炮,人家会怎么说我们?这样做绝对不行!”
结论:
理由一:
理由一:
11.某学生从报刊上摘抄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就怎样使清明节过得更丰富多彩,提出两条建议。(4分)
【材料】
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按阳历说,清明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这时春光明媚,四野明净,生机盎然,是赏春的好时节。古诗云:“梨花风正起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节气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建议一:
建议二:
【参考答案】
9.答案示例:
清明节的传统内容是祭奠亲人和祖先,现在又增添了追怀先烈等内容,祭祀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共4分。“祭奠亲人”1分,“追怀先烈”1分,“祭祀形式”1分,语言表达1分)
10.答案要点:
结论:“低碳”拜祭不容易。(农村拜祭先人依旧讲排场)
理由:①敬先人。
②怕别人说。
(共3分。每点1分)
11.答案要点:①赏春郊游
②植树种草
(共4分。每个要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