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网——于振海的个人博客搜索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发布时间:2015年3月9日  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9日
作者:单之蔷  文章ID:20807  浏览:

【原文】
    中国人对春秋的感受为何这么深?
    单之蔷
    ①想知道成语中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各自出现的频率,有了像百度和谷歌这样的搜索工具以后,似乎变得容易了。在一个收录了41843条成语的成语网站中,春出现的频率最高,出现了102次;其次是秋,出现了97次,而且这两个字经常连用;包含夏和冬的成语,则分别出现了31和22次。总的说来,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
    ②说到春秋,首先想到的是孔子修的史书《春秋》,这是记载了自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鲁国历史的一部史书。据说那时春秋是史书的统称。看来早在公元前7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了,甚至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了。
    ③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秘密可能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
    ④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农耕文明所在的中原地区,四季变化非常明显,而与我国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四季却并不分明。我国华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除了春夏秋三季外,有的地区还有接近冬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大部分全年皆夏。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只有秋冬春三季,季节变化还远没有我国鲜明。总之,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分明。因此中国人喜欢用春夏秋冬四季说事,用春秋两季代替一年四季,用春秋表示年代,用春秋形象地代替历史,就不奇怪了,而且这也是中国的专利。
    ⑤【    】
    ⑥我查找了一下有关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但全国有两个无夏区:一个是青藏高原地区,另一个是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有一个无冬区,即南岭与武夷山以南地区;还有一个位于云南昆明一带的四季如春区。这样大的地区或无夏或无冬,人们怎么能知道何谓夏、何谓冬?但是这些地方却大都有春有秋,或者可以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因此我们的祖先用部分代替整体时,显然应该选用春秋,而不是冬夏。
    ⑦此外,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春花秋叶,满山如旗,夏与冬简直无法相比。
    ⑧另有一个原因也应该提及,就是中国四季的长度有这样一个特点:北方冬长,南方夏长,但无论南北,春秋都很短促。如长城、天山以北,冬季长达半年以上;广东、广西、海南岛,夏季长达半年以上,南海诸岛全年皆夏。由于我国大陆性气候特征显著,冬冷夏热,春天升温快,秋天降温快,因此春秋两季特别短促,春秋两季加起来也就等于一个夏季或一个冬季的长度。有一年,我在长白山亲眼目睹了秋天的脚步是何等地迅速。前一天还是满山青翠,一夜霜雪,绿叶结冰,满山皆白,冻得绿叶枯黄,迅速脱落,遍地速冻的绿叶铺满山谷.秋天就这样来临了。
    ⑨这种气候特点让我们的祖先对春秋之际自然界短促剧烈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漫长的冬季和夏季则已经麻木。因此春秋作为一个词汇出现比冬夏的概率就多多了。
    (删改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1期卷首语)

【问题】
    16.请例举一个同时含有“春”与“秋”的成语。(1分)
    17.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2分)
    18.(1)根据文意,请在第⑤段的横线上用问句的形式写一句过渡句。(2分)
    (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采用这种顺序和说明内容有关,原因是:【    】。(4分)
    19.对选文内容理解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缘何对“春秋”感受深,秘密就藏在我国的气候规律中。
    B.我国华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除春夏秋三季外,还有接近冬季的初春和深秋气候。
    C.我国华北、东北四季分明,而同纬度的世界其他地区,只有秋冬春三季。
    D.查找我国一年四季分布的文章和地图,可发现我国很多地区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
    20.用简洁的语言,从文中概括两个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的例子,并简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8分)
    例子:①【    】;②【    】。
    原因:①【    】;
    ②中国有无夏区,无冬区,四季如春区,但绝大部分地区都有春秋;
    ③【    】;
    ④【    】。

【参考答案】
    16.春华秋实或春花秋月等(1分)
    17.举例子
    作比较
    具体清楚说明了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分明。(4分)
    18.(1)但为什么用的是春秋,而不是冬夏?(2分)
    (2)逻辑顺序本文主要说明内容是中国人对春秋感受深的原因,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阐述说明,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更易于人们理解接受。(2+2分)
    19.D(3分)
    20.例子:①春和秋出现的频率在成语中远远超出冬和夏。
    ②我们祖先喜欢用春秋来代表一年四季,代表年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2分)
    原因:①世界上中国的四季更替最分明。
    ③春秋两季是一年中最有标志性的季节。
    ④我们祖先对春秋之际自然界短促剧烈的变化深刻印象,而对于漫长的冬季和夏季则已经麻木。(6分)

发表评论  挑错  文章投稿  联系我
  • 上一篇:詹懋举以工为师
  • 下一篇:路过一颗心
  • 【推荐文章】

  • 独坐敬亭山

    【原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

  • 军城早秋

    【原文】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

  • 临江仙

    【原文】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

  • 山寺夜起

    【原文】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

  • 送何遁山入归蜀

    【原文】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

  • 商山早行

    【原文】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②...

  • 【最新文章】

  •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纷纷诵读《弟子规》《三
  •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
  • 病毒的话
  • 失败是个未知数
  •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1)阅读中外名著,可以学知识,长见识。读
  • (2)A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把身
  • 送东阳马生序
  • 翻浆的心
  • 食品添加剂
  • 《红楼梦》选段 媳妇们回说:“外头派了焦大
  • 《论语》和《孟子》选段
  • 时尚浅说
  •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
  • 月螺川①早发